揭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种进行时,看广东如何播种来年新希望 [复制链接]

1#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初冬时节,南粤大地生机勃勃。在汕头市潮阳区榕江片区,一辆辆收割机穿梭在“金色海洋”,一株株成熟的水稻被收割机的割台“收入囊中”,谷粒从脱粒箱里不停被“吐出”。而在另一边,当地种粮大户黄介茂正和农户们开展冬种生产,在耕地机的作业下,被翻卷起来的土地散发出阵阵泥土味。

“我们从10月26日开始收割晚造水稻,争取在这几天全部完成。同时,我们也全力投入到冬种生产工作。”黄介茂说,他从11月10日开始就忙着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翻耕土地,今年打算栽种亩玉米,还有亩南瓜。

据统计,今年粤东地区4个地市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万亩,其中汕头.12万亩、潮州65.31万亩、揭阳.19万亩、汕尾.36万亩。随着晚稻陆续收割完毕,各地冬种生产已全面展开。

冬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来年农业生产全局。眼下粤东各地冬种生产正在全面展开,多类型粮食作物长势旺盛。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辛勤的农民们洒下汗水,播种来年丰收的希望。

稳粮保供

“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

粤东平原上,一辆辆装运蔬菜的冷链车从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驶出。自年实现首次供港以来,当地的鸿锦供港蔬菜基地已连续13年不断档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每日鲜蔬。

“这批秋季收割的蔬菜已经悉数发往香港,接下来要组织公司的菜农全面开展冬种,为春季蔬菜的货量做准备。”基地负责人张海波说,“公司有名‘候鸟菜农’,夏季他们在宁夏的基地种植,到了冬天就像候鸟一样来到南方,到揭西基地种植。”

稳产能,面积是基础。据张海波介绍,去年鸿锦供港蔬菜基地种植总面积3亩,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需求增加,今年基地又将扩种亩。“为了提升蔬菜的供应能力,基地已靠前准备冬种,品种除了菜心、芥蓝,还有冬天才能种植的豌豆苗。预计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期间可以供应吨各类蔬菜。”

农事生产,天气尤为关键。前段时间有少量降雨,给冬种生产带来了有利条件。这几天天气放晴,粤东地区不少农户积极抢抓农时整地、起垄、放水、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冬种生产。

位于陆丰市南塘镇后径村的广东企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耕农业”)种植基地内,亩冬种马铃薯种植工作正在开展。“水稻收割后,我们将种植‘粤引85-38’马铃薯,将在明年春节前后上市,填补冬春两季交接的市场空档期。”企耕农业负责人杨金印说,该种植基地是后径村“一村一品”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今年2月,该基地马铃薯亩产超过公斤。

站在田头向远处眺望,企耕农业种植基地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据杨金印介绍,从0年开始,种植基地采用“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又称“‘稻-稻-薯’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三造,产生较高的亩产值。“目前,‘稻-稻-薯’种植模式较为成功,如果有合适的地块,公司还会扩大面积实施这种模式。”

而在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当地种植大户、霞美果蔬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文得也在忙着扩种,填补冬闲田的档期。“今年计划比往年多种亩马铃薯,明年的亩产量每亩约有0斤。”望着眼前翻耕后的土地,王文得喜上眉梢。“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

政策护农

“确保不误一刻农时”

疫情、农情两手抓,今年下半年,粤东各粮食产区因地制宜打出政策“组合拳”,让各地冬季农业生产再升温。

“这里以前有部分是撂荒地,今年政府部门发布新政策,对撂荒复耕复种每亩补助元,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现在村里的撂荒地已经全部复耕复种。”黄介茂所经营的茂盛农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村,连日来,该村冬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原本的“沉睡的土地”被广大农民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今年汕头发布强农惠农政策“大礼包”,确定从2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农田整治提升行动。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进行补贴,支持农田设施修复、种植环境整治、土壤改良以及土地流转等工作,按照每亩元标准进行补助。

“眼下正值冬季生产关键时期,汕头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与冬种紧密结合,确保全市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1.45万亩在今年冬季结束前全部复耕复种。”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汕头通过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挖掘土地潜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预计2年冬种粮食将增加超过1万亩。

稻田丰收后的空档期,恰恰是粮食生产下好“先手棋”的关键时期。在汕尾,随政策一起“下乡”的,还有农技服务“轻骑兵”。近日,在汕尾陆丰市上英镇内许村,农技服务“轻骑兵”为当地村民讲解种植甘薯的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种苗选择、病虫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训。

“通过服务队技术人员的指导,一方面改变了我们一些传统的、不规范的种植方式,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对冬种充满信心。”陆丰市上英镇内许村村民庄先生说。

有赖于高标准农田的加速建设、涉农信贷产品的逐步完善、农技服务“轻骑兵”指导生产工作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今年汕尾市冬种计划总面积3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亩,增长6.44%。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专业化水平高、区域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冬季农业生产格局。

“通过政策帮扶,大家对今年增产计划充满信心,许多农民在晚造水稻还没成熟时就早已安排好了种植计划,落实冬种生产。”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与植保植检科科长杨永贤说,目前汕尾地区冬种过半,播种进入高峰期。“作为政府部门,在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全力抓好冬种工作。确保不荒一亩良田,不误一刻农时。”

藏粮于技

“增产增收出路在科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量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应对各项风险,其中运用科技守好丰收的果实是关键。

“垫上塑料泡沫,冬瓜就不容易烂,外形也会漂亮,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才卖得好。”在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山栗村的千亩冬瓜地,当地种植户陈发明正在细心地给冬瓜的两头垫上塑料泡沫,保证所种植出来的冬瓜符合供港标准。

今年,通过与省农科院、相关企业对接,鳌江镇规划了10亩试验田,种植6个新引进的冬瓜品种。与山栗村传统的“爬地瓜”不同,种植新品种采用搭建竹棚种植,科学测算种植密度,提高瓜果质量。

“符合供港标准的新品种冬瓜单个15至20斤左右,皮色均匀没有阴阳色,这种冬瓜是吊起来生长的,需要搭棚种植,种植密度也增加了,亩产预计达1.8万到2万斤。”东莞市石碣镇组团驻鳌江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梁锐球说。

丰收在望的不仅有惠来冬瓜,还有惠来胡萝卜。在惠来靖海镇,广东中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亩胡萝卜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长势良好。

“靖海镇胡萝卜年产量约为吨,产值达到2万元。靖海胡萝卜品质优良,在日本、韩国和泰国等海外市场很受欢迎。”广东中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松涛说。

如今出口创汇的胡萝卜地,以前却是撂荒地。为了从根子上解决土地撂荒难题,靖海镇邀请农科专家“把脉开方”,锚定了当地疏松沙质土壤的优势,推广种植胡萝卜,引进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集中资源统筹胡萝卜产业发展。至去年底,义湖、后湖、旧厝、后王等村以土地折价入股、荒地出让等形式参与胡萝卜产业发展运营,切实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义湖村就以土地折价入股形式每年固定从胡萝卜种植中收益10万元。

藏粮于技,粤东地区因时而动。在汕头,由市农业局牵头成立市级粮食生产技术专家组,1年以来投入专家技术力量近0人次帮助农民解决冬种技术问题;在汕尾,开展粮食生产统防统治,投入一批无人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确保冬季粮食安全;在潮州,鼓励当地冬种种植大户与农技专家交流学习种植经验,由市农科中心相关人员传授微喷节水、覆膜防草、优化施肥等技术;在揭阳,各区县与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按照市场化要求大力引进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逆、宜机作业的优良粮食作物……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增产增收出路在科技。”省农科院揭阳分院负责人邝哲师说,冬种工作要用好科技这把利器,实现疫情防控、冬种生产两不误,守好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韩安东张伟炜郭杨阳林捷勇杨可

黄进赵文君

韩安东;张伟炜;郭杨阳;林捷勇;杨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