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潮汕ldquo英歌舞rdquo [复制链接]

1#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民俗舞蹈。在潮汕流传了三千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汉族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瘫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昭兴名仕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传英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今的英歌是古代的瘫舞进化而来的。瘫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表演形式

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苏萍介绍说,“英歌槌”的打法,按槌花运动的差异就有直槌和横槌两种。英歌舞的队形一般是两列,人数一致,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游行的时候保持队伍的整齐。同时,这两列队伍还能随时变化成各种对称或者不对称的阵形。

英歌舞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一般的是以英歌舞蹈节奏的板式来划分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

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典型的就有海门镇的湖边英歌队,还有棉城的平东、凤东、凤上、凤南、凤北、大南英歌队。中板的话它的锣鼓敲击法就简单一点,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典型的就是金浦的排字英歌队。快板的话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阵势的开合啊,动作的起伏啊,气氛比较热烈。

在这三大类中,快板英歌有着独特的槌法运用,一般分为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两种。

表演英歌的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