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邹鲁——惠安
本文编辑:廖婷婷
惠安位于福建东南隅,面向台湾海峡,界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汉属会稽。唐属武荣州,开元八年(年)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年)始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全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惠安的先民大多来自中原,古老而优秀的华夏文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坚毅朴实,勇于开拓、乐于创新的惠安人民。
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称螺城,简称“螺”。
惠安县名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轶事》记载,一说由于惠安境内的岳神封灵惠王,青山公张悃封灵安王,分别取其“惠”与“安”合为“惠安”;另一说源自北宋端拱二年(年),登陈尧叟榜进士的崔拱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惠”和“安”,县名因此而得。还有人认为,“惠安”二字是从《四书》中的“其养民也惠,君父之所安也”拼合而成的。此二说至今未能有确据让人信服。明代《福建郡县释名》“惠安县”条说:“宋名,本晋江县地,太平兴国中洪进纳土析置惠安,安民则惠之义也。”年,洪满聪先生在《惠安县名初考》中指出,“安”字与泉州一府五县的地域性名称相适应(如南安、安溪、同安等),“惠”字投合当统治者的口味(如皇帝颁赐谥有“忠惠”、“襄惠”等)。此种看法较为科学和适顺历史。目前,省方志用“以惠养民”之意,县地名办则取之于“以惠安民”。
惠安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名胜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和“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的崇武,“惠女风情”被列入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雕艺文化和建筑艺术交相辉映,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音艺术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小城名片——惠安女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