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紫千红潮汕工艺形象大使系列报道之四木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4530121.html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潮汕平原,地杰人灵,巧手匠心,艺高物美。金漆画、麦秆画、贝缀画、玻璃瓶内画,幅幅精致;粉塑、香稿塑、油灰塑、大吴泥塑,件件传神;还有木雕、石雕、剪纸、抽纱、嵌瓷、錾刻、刺绣等种种工艺,真是如花似锦,万紫千红!

我馆与潮汕工艺结缘,五十载有余。一方面有着到潮汕地区调研、征集文物的传统,而另一方面潮汕地区不少工艺师的热心捐赠,使我馆现当代潮汕工艺的收藏自成体系、蔚为大观。

于是,备受瞩目的《万紫千红---潮汕平原孕育的民间工艺大观》展隆重推出,为观众献上一道潮汕工艺精品盛宴,展览地点:后东斋展厅后东厢展厅,展览时间:.12.29——.4.29。为让大家更好地一睹展品的风采,小编特邀各展品的形象大使作线上报道。

木雕大使推荐作品:木雕·《幸福院》

1

问:首先请木雕大使介绍一下木雕·《幸福院》的基本情况好吗?

木雕大使:木雕·《幸福院》是汕头木雕名艺人周遇宝和他师弟周细弟一起创作的作品,于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已55载。周遇宝在木雕行内早已大名鼎鼎,他就是汕头己故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维怀(—年),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陈炎坤等许多木雕名师艺人的师傅,为汕头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

问:原来其中一位作者还是大师的师傅呀!不知周遇宝这位艺术导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木雕大使:还真有一些故事呢。其实,周遇宝的名字并不多出现在至今己出版的各类书籍中。与老一辈的多数艺人情况类似,究其原因是他们大都是在“文革”时期退休,后又离开汕头回家乡,没有可以参加申报职称、荣誉的机会。加上编著者缺乏深入细致地全面了解,或是行外人仅从一些书籍中抄来摘去,所以致使这些艺人也就被人们忘记了。说起周遇宝雕刻的现代人物题材作品,很多人真是耳所未闻,目所未见,周遇宝师傅创作的都是传统人物题材,而《幸福院》可视为周遇宝现代人物题材作品的唯一,显得十分难得。

3

问:原来如此!那么这幅难得的现代人物题材作品都有哪些特色呢?

木雕大使:特色多着呢,请听我一一道来。一是主题鲜明。表现的内容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兴办了敬老院,凸显老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场景。二是手法多样。画面上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例如,以潮汕传统民居的侧面墙壁为背景,可见屋脊、屋檐及“石隆”通花圆窗,密实与通透相衬,恰到妙处;“屋”外面用竹子捆绑的葡萄架自下而上,上挂满串串果实,葡萄叶翻转多姿,穿插交错,右上方的两只鸟儿栖息在架上,喃喃私语,极富生气,显得层次丰富,玲珑剔透。三是形象生动鲜活。且看葡萄架下三个头顶光秃秃,脑后留着稀少头发,下巴飘着一缕胡子的老人和小孩子,高低不一,形神各异,雕花的“八仙桌”斜放置,桌上放着热水瓶和两个杯子,坐在里面椅子上的老人,眼睛看着桌上的棋盘,右手拿着棋子却是举棋不定;在其旁边坐在椅子上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捋着胡子,眼眸专注,似乎看出什么,又不可言语,显得有点紧张;这右侧穿着布鞋的老人上身前倾,将老花眼镜戴在额头上,左脚屈起踏着椅子,鞋子放在地上,左手拿一只烟斗和一盒火柴,右手拿着火柴枝要点火吸烟,脸露笑容,显得悠然自在;前面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小孩子,将手放在桌上,脚屈在椅子上,给宁静的气氛添上“热闹”,真可谓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4

问: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它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木雕大使:这作品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36厘米,以樟木为原料,素雕而不施加髹漆贴金,保持木料本色,刀纹清晰可见。细看这件作品,从下面的底座,到上面的人物、景物,这全都是在一块木料上雕刻而成的,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尤其是不髹漆贴金,让观者一目了然,为之信服。另外木雕一般凿粗坯后的细刻都得修削平滑,去掉用刀痕迹再刻划,而老艺人却没有用砂纸加以磨滑,人物的头部、衣裤都可见刀迹,其它竹木、花叶藤蔓也是每刀痕迹毕现,刻划线条敦厚,刀工老到,呈现其不俗的艺术面貌。上世纪五十年代潮汕农村的景象在这得以生动细致地表现,极富朴素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感,如此动人的神韵,令人心情愉悦!

看完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木雕大使非常厉害?小编再爆点料,其实呢,真正的幕后高人是他——

曾广锡老师

本系列报道皆改编自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我馆业务顾问曾广锡老师撰写的潮汕工艺美术精品赏析文章。自年5月31日至今,他每周日在汕头日报“潮汕工艺档案”栏目发表文章;年9月起每月两次在揭阳日报“潮汕工艺同鉴”栏目发表同类文章。十余年如一日,他笔耕不辍,将潮汕工艺的瑰丽多姿一一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档案资料。他对潮汕民间工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