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状元之乡看肃宁文化故里看肃宁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14/8744638.html

状元之乡,文化故里

作者:郭心宇来源:肃宁瞎咧咧

我的家乡是肃宁,地方虽小,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较于现代民族乐器与裘皮产业兴起带来的经济腾飞,我更爱它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国画大师贾又福等许多艺术大家,使得艺术之花能够尽情绽放。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之乡”,这里也诞生了元朝文状元魏元礼、清代状元哈攀龙和末代状元刘春霖和三十六进士。开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使“状元之乡”成为了一个发展契机,也使状元文化成为家乡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刺激着肃宁人的文化基因。采写家乡故事,无可避免的就要描写这些人的传奇经历。

魏元礼,又名魏礼,字廷训。《大明一统志》中记载:“魏礼,肃宁人。笃信好学,庚子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必礼部侍郎。”有些人可能认为历史上的状元数不胜数,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要知道,元代时,科举制度已经是奄奄一息了,一方面不仅开考次数极少。每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元史选举》记载,元代共有16次科举考试,共取进士人。尚不及颇不重视科举的辽代的一半。另一方面,元代在科举中推行带有民族歧视的“两榜制”,由此可见中举难度之大。魏元礼作为汉人,凭着夜以继日的寒窗苦读,能够在当时考中左榜状元,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然而更让人赞叹的是他的官职,元代时统治民族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族人,元代时版图疆域范围也很广泛,科举并不是其官僚队伍选拔的主要途径,作为汉人科举出身,即使可以考中状元也不一定可以获得官职,即使有了出仕的机会,再忠心耿耿也很难挤身最高执*圈,一般都会被授予从六品官职,然而魏元礼被授予翰林国史院修撰,属从二品官职。为了纪念这位状元,激励后人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在肃宁文化广场西侧建立了魏元礼雕像,供后人瞻仰学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元礼街。

中华儿女自古便能文能武,多风雅文人,亦不缺勇武之士。

哈攀龙的祖辈是回族人。他的父亲是河间府衙役,粗通文墨,武艺高超,禀性纯良。由于家境并不宽裕,父亲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哈攀龙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就为他取名叫“攀龙”,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蒙受皇恩,飞*腾达,光宗耀祖。哈攀龙的父亲从小教哈攀龙读书习文,使他树立雄心大志,教他棍棒兵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大将。据说他平时练的兵器是一百二十斤大刀、一百三十斤铁鞭和三百六十斤石锁。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拜师学习,他刀枪剑戟,样样精通,骑马射箭,箭无虚发,文韬武略,闻名遐迩,忠厚聪敏,令人赞叹。乾隆二年,一举夺得武状元,之后屡次身先士卒,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除了操练士兵,他还考察*队弊端隐患,提出了加强部队管理、整饬纪律的行*措施,文韬武略赢得了巨大的威望。哈攀龙从官以来兢兢业业,忠诚爱国,最终积劳成疾,卒于京师。乾隆帝制词赞云:“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向略趱拉,屡举险要。中道病殂,成功未告。”他身体力行,将忠诚爱国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官清廉,勤俭持家,有钱却不求田问舍,而是捐赠慈善,坚持“公益之业,匹夫有责。后世子孙,要靠他们自己”,成为了后世家风的典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我所要介绍的最后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听老人们说,当时的主考大臣已经把试卷按名次排好了序递给慈禧太后审阅,可是她翻开的第一名却并不是刘春霖的卷子,而是来自广东的朱汝珍,本来慈禧看到那张字迹清秀,文采卓然的卷子时还满心欢喜,但是当她看到“广东”和“珍”字时,顿时不悦。因为慈禧眼中的逆臣贼子康有为之辈都来自于广东,她对广东自然是反感的,加上这个“珍”字又是她当年害死的一个妃子的封号“珍妃”。这样一来,状元绝对不是朱汝珍了。当她翻起第二名的试卷时,看到了“春霖”二字,便觉这是吉祥的征兆,由此,刘春霖成为了大状元。自古文人生于乱世,或像文天祥般高风亮节,誓死抗敌;或像陶渊明般不问*事,寄情文艺,刘春霖选择了后者。作为大清的最后一位状元,他既幸运也尴尬,担任翰林学士却不能委以重任,留学归来却报国无门,便直接辞官隐居,过起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一人一室,春夏秋冬,闭门专心研究书法,特别是小楷,后来就有了“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说法。刘春霖的字刚劲有力,下笔沉稳,出版了一些字帖例如《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是一位十分有造诣的书法家。因为有一定的留学经验,在西方文化研究方面也颇有造诣,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春霖街。

“十年身是凤池人”,他们都是肃宁人的榜样,是肃宁人的骄傲。虽然昔日状元学子已成*土,但他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值得我们世代传承发扬。

近年肃宁县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状元湖公园,作为对当地“状元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园内依托刘春霖等3大文武状元和现代肃宁人的文化艺术成就,按照“文武状元,及第古今”的理念设计了赶考路、状元牌坊、状元楼等重要景观。园中栽种了许多的牡丹,正应了那句“牡丹开尽状元红”。状元楼利用多个歇山顶造型,站在楼上可以看到多个“众”字,寓意状元为众人之上人,借以弘扬肃宁“状元文化”精神。为了表示缅怀,人们也纷纷在清明节那天去祭拜他们。

“完名挂冠直归去,本来面目君知否”,因为有了他们的功绩,我们才有了能够世代汲取养分的“状元文化”。通过发扬“状元文化”,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激发了肃宁人对文化的追求,增强了对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信心,激励我们广大学子努力增强文化知识,以文化促经济,助力肃宁发展事业更上一层楼。

点下方阅读原文找工作

找房子

二手

交友-上肃宁在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