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者,礼之始也。
女子许嫁,笄而字。
古代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为冠礼;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为笄礼。
成人礼的举行,意味着孩子的身份由家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人,要开始承担责任并履践美德,以成为合格的社会角色。
在潮汕地区,也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成人礼,叫“出花园”。
01
出花园的来源
花开花落漫同论,
雨露栽培在本根。
预卜春风红杏好,
一枝今已出花园?
——清·温应广《南澳竹枝词》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有年满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七月初七乞巧节(或提前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关于出花园的来历一直都没有详细资料,相关记载很少。《南澳志》:“七月七日家家各祀睡床,以祝公婆生,男女年十五者就床而食谓之‘出花园’。”清代陈坤《岭南杂事诗钞》:“粤俗,凡生子而虑难育者,辄请禄神至家供奉。俟此子十六岁时(俗多以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入坐其中,道士办花公、花妈为之宣诵。既毕,遣此子出,焚园而归,乃罢禄神之祀,谓之出花园。”
民国翁辉东辑《风俗志》(列饶宗颐总纂《潮州志》之一):“七月初七九子母诞,有婴孩之家,比祀九子母于床上,值男女十五岁时,即于是日盛大祭祀,谓为出花园。”
今大部分学者认为,出花园是由古代的冠礼和笄礼袭承并变化而来。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出花园由来的公婆神传说。相传当时宫中有一皇子(有说法是宋仁宗),出世后啼哭不已,厌食不睡,危及生命。宫中御医均无对策,皇帝心急如焚,便张贴皇榜于民间求助。是时,一位潮汕妇女前去一试。在她的细心调养照顾下,皇子渐渐恢复了健康。皇帝龙颜大悦,御驾亲临,决定加封妇女。谁料,正在为孩子哺乳的她,闻说皇帝前来,一时慌了手脚,赶紧躲到皇子床底下,由于惊吓过度,竟昏了过去,为此绝命。皇帝深感惋惜,遂封她为孩子的保护神。因未明阿婆生日,民间便将阿婆去世之日(七月初七)作为祭拜之日,一方面是答谢公婆神的庇佑,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能够健康平安。
02
出花园的仪式
一是沐浴更衣。
出花园前,重要的是用花草沐浴。首先准备好六对花草,分别是榕树枝、龙眼枝、红花、桃枝、状元竹、仙草各一对。榕树枝、龙眼枝、仙草象征永葆青春,朝气蓬勃;状元竹寓意得中高第,长大成才;而红花、桃枝则有辟邪之意。准备好六对花草后,便将其浸泡在温水里给孩子沐浴,即“十二花水”。沐浴完后,孩子要站在“胡”里穿上肚兜,一般以红色为主。肚兜里还要装上两枚“顺治”古铜钱和十二颗桂圆,象征顺利和福气。后还要穿上新衣服和红木屐,寓意出花园后会有新的面貌,出人头地。
(关于“红木屐”的传说,见下文“林大钦传说”)
二是吃早餐、咬鸡头。早餐是用猪内脏(包括猪肝、心、肾、肠、肚)熬煮成汤,放点糖,寓意换肠换肚,要有成人的样子,同时要有“肚内”,即要有肚量。出花园当天,孩子一定要吃鸡头,寓意长大后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关于“吃鸡头”的传说,见下文“林大钦传说”)
三是拜公婆神。当天,孩子还要在房里举行拜公婆神的仪式。先在孩子的床上放置好一只浅沿的大笸筐(潮汕话称“大胡”或“胶掠”),请出公婆神的神炉,摆上十二杯乌豆酒、红桃粿、发粿(发酵的米糕)、十二碗甜薯粉圆和“三牲”(鲤鱼、猪头、鸡)。其中猪头寓意出人头地;鲤鱼寓意鱼跃龙门;鸡的话,若是男孩则用公鸡,寓意将来朝气蓬勃,雄壮有为;若是女孩则用母鸡,寓意将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一切布置完毕后,便让孩子跪拜,祈求“公婆”保佑。四是宴请亲友。拜完公婆神后,便准备午餐宴请亲朋好友。就餐时,孩子要坐“大位”,象征已经长大,是家中的栋梁。因此,大家要以“大人”的礼节来相待,长辈们还要向孩子表示祝贺。宴席的主要菜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葱蒜芹菜煮豆腐:“葱”“蒜”“芹”分别与“聪”“算”“勤”谐音,豆腐块用潮汕话讲,则是“豆官”,因此这道菜寓意孩子将来聪明勤奋,能够当官。粉丝煮鸡蛋:寓意孩子将来能够长寿,待人处事圆通。
蒸乌鱼:因乌鱼有“术”,寓意孩子能掌握谋生的技能。
煮鲤鱼:因鲤鱼多卵,寓意孩子今后能多子多福。另加其他菜式不论,但总数要双数。五是禁止外出。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能外出。一是因为长大成人,便不能再贪玩;二是因为避免外出遇到不吉利的事情。虽是禁止外出,不过当天孩子提的其他要求,一般都会满足,且长辈们还会给孩子红包,寓意财旺。
03
林大钦传说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
上述出花园仪式中,“红木屐”和“吃鸡头”的传统便与他有关。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家里贫穷。当时规定学生入学必须穿红鞋,一是穿鞋是斯文的表现,二是仿效官鞋,意味将来孩子也能当官。因为买不起红鞋,林大钦的父母便买来一双便宜的木屐,用红油将其涂成红皮屐。当天放学回家路上,林大钦见一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者可以得到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思索后对曰:“牝羊颔下须。"老者听了后赞不绝口,便将公鸡送给了他。
回到家里,他父亲十分高兴,暗自称赞孩子有出息,并将公鸡宰了,煮熟后还把鸡头奖励给林大钦,并拍他的肩膀说:“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好好读书,争取以后出人头地,独占鳌头。”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自此,潮汕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便让孩子出花园时穿红木屐、咬鸡头。
—TEHEND—
文字
木拾
排版
木拾
图片
网络
招
聘
如果您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