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张波,满族(正蓝旗),现为北镇市*协副主席、北镇市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会长、北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闾山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辽宁省常务理事等职务。自幼受满族文化熏陶,在其母教诲下学习剪纸绘画艺术,拜知名画家唱寿彭为师,后求教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美术大师张仃门下,研习焦墨山水,得到张仃的真传称赞:“张波很有天赋,用笔用墨确有我的韵味了。”并为画室命名题写“醉墨斋”。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宋惠民题写:“乡土真情,艺苑芬芳”。近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北镇市十大书画艺术名家、辽宁省十大民间艺术家、中国民间艺术家终身成就“金鹰奖”等荣誉称号。
个人先进事迹被《辽宁*协杂志》以“张波和他的医巫闾山全景图”、《今日辽宁》杂志以“小城偏多大画家”、《锦州日报》以“踏遍闾山第一人”为题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古城画迷多》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也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事迹与作品还发表在《中国美术家选集》、《美术大观》、《中国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辽宁省*外知识分子书画展作品集》、《辽宁省*协委员书画集》、《辽宁群众文化》等多部辞典书籍中。
国画作品《山高水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民俗画《北方太阳人》获文化部举办的国际博览会金奖,作品《中华儿女盼奥运,万里长城连五洲》获中华百名艺术家大展特别奖,《闾山秀色》获得全国扇艺国画大奖赛优秀奖,作品《闾山清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刊登在《美术》杂志上,作品《关东三大怪》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并被收藏,《闾山图》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家领导人和国外友人。在*协文化研究室举办了张波闾山剪纸国画艺术作品展览,作品分别在苏联、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展出。主持设计绘制了“北镇百米历史文化墙”、“万紫山公园花岗岩石雕大门”、“世界园林博览会锦州展园剪纸艺术雕塑景观”等艺术作品。
“搜尽奇峰打草稿。”张波是一位勤学苦练的满族艺术家,他深深的热爱家乡的这片沃土,更热爱滋养孕育他的这座神山——医巫闾山。“我在辽宁闾山山脚下长大,家乡那篱笆掩隐的农家小院,压满枝头的梨园,欢乐流淌的小河,编织出了彩色斑斓的童年生活,孕育了儿时朦胧的愿望。美丽的梦幻,古老的传说,使我如醉如痴。我常常徘徊于大山之中,在大自然中求索,不懈的追求寻觅自我。我对大山和大山下的乡亲们有更深的感情,我要把感受到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一幅一幅再献给人们。”这是张波在《美术大观》“画家与画”栏目中的话。
张波-清泉石上流
张波-闾山人家
外师造化,踏遍闾山,他以大山为师,向生活求教。几十年来,他深入生活采风,去感悟探索,在艺术语言与艺术表现风格上,兼并写实与其他多种手段相结合,并融入了新的艺术理念;在笔墨运用上以焦墨为主,加以重彩,形成彩墨结合的艺术风格。作品多以描绘家乡山丘沟壑、民俗民风、农家小院等为题材。画面独具匠心,自成风貌,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成为“中国书画之乡”北镇画家群杰出的代表领*人物。他的作品多登载在关东画派网上。
张波-满乡新曲
张波-闾山秋色
张波在考察保护古遗址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共发现了闾山28处古石城、石佛造像、祭坛等,通过提案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建言,使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张波还醉心于北镇的旅游开发工作,在旅游部门工作期间,他深入闾山各景区,考察研究北镇的旅游资源,规划了闾山十大景区,并在景区景点(望海寺、读书堂、碑廊、摩崖石刻、古建彩绘)建设修复上发挥了作用,他大胆构思,设计创办了闾山农家院、满族院、向阳院,建木牌楼,动员村民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努力实现旅游吃行住购的目地。如今,农家院在闾山各处遍地开花。他还主持编写了《北镇市导游汇编》、《中华五镇》、《北镇旅游》等,并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中介绍了北镇医巫闾山。
张波-北镇古城图
几十年来,张波经常到闾山各处采风,挖掘、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先后创作了满族故事八篇连载、乾隆御封三皇岭、镇山庙与大石锁等多幅作品,并将剪纸推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成为闾山满族剪纸的发起者、奠基人。在绘画方面,张波积极组织分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闾山中国画作品展”、“中国书画之乡北镇国画作品艺术展”,成立了闾山画会,使北镇被辽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中国画活动基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之乡”。
张波-闾山长卷图
张波还设计绘制了北镇百米历史文化墙壁画,国家领导人来北镇视察时观看了文化墙,对张波的绘画艺术给予了肯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