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礼仪,一起来看看。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礼仪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汕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工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谚语就体现了潮汕人饮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蔡先生说到: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择茶方式
一、铁观音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约占年产量的40-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0%。鲜叶采摘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展开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并注意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片,不带鱼叶和老梗。还应注意不同生产地带及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不能混杂。
铁观音,至今仍为工夫茶客所钟爱。在海内外多次名茶评比中,铁观音经常名列前茅。铁观音滋味醇厚,向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其外观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一层白霜;又因揉捻手法精巧,条索紧结如镙头,纳茶入罐十分方便,故成为工夫茶之佳选。但从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凤凰水仙茶系的崛起,铁观音的“霸主”地位已发生动摇。
二、凤凰茶
凤凰单丛茶出产于凤凰镇,因凤凰山而得名。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南逃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饮后生津止渴,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还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因此又称"鸟嘴茶"。至清同治、光绪年间(年-年),为提高茶叶品质,人们通过观察鉴定,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方法,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当时有一万多株优异古茶树均行单株采制法,故称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成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挺直肥硕油润的外形特色;优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回甘的滋味;橙*清澈明亮的汤色;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和极耐冲泡的底力,构成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色、香、味特点。凤凰单丛茶除具备以上品质外,还具备独特的"山韵",所谓"山韵"主要指滋味而言,是更深一层的表述,只可意会,这种特殊的"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的关键,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之处。究其原因,离不开三个必备条件:一是优越的生态条件;二是良好的茶树品种资源;三是精湛的采制工艺。
凤凰单丛茶现有80多个品系,有以叶态命名的,如山茄叶、柚叶、竹叶、锯朵仔等;有以香气命名的,如蜜兰香、*栀香、芝兰香、桂花香、玉兰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夜来香、姜花香十大香型;此外,还有以产地、茶主及历史故事、传说命名的。
END高端测绘仪器实验室仪器?顾问式一体化服务--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