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学实践活动回顾潮汕文化研学夏令营 [复制链接]

1#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863569.html

GOONVACATION

据记载,潮汕文化始于汉朝,盛于唐朝,虽于元代遭到破坏,但在明清时期得到新发展,最终形成今天的现代潮汕文化。在历史的舞台上,潮汕特色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可以说潮汕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聚合体。潮汕文化,这样一个灿烂的文化,怎么不值得我们去体验去探索呢?

今天,我们迎来了广州小主报可爱的小小记者们,我们将综合风景、民俗、美食,多方面去感受悠久灿烂的潮汕文化。通过欣赏自然门、韩文公祠、广济桥、淡浮院,了解剪纸、手打牛肉丸、采山茶、冰壶、红头船、“出花园”,品尝咸杂粥、狮头鹅、功夫茶、素食、糖画、红桃粿,深入体验潮汕之美。

快乐起航NO.非遗剪纸体验

剪纸这项技艺在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长达一千四百多年。

我们有幸邀请到汕头民间文化技艺大师,潮阳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小燕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剪纸。同学们在体验剪纸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中国的剪纸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

02手打牛肉丸体验潮汕美食不能不提牛肉火锅,而牛肉火锅的精髓之一便是牛肉丸了。那么劲道的牛肉丸是如何打出来的呢?正如导师所说的,独特的做法成就了它的品牌。无论是选肉,还是捶打、挤丸,或是最后的恒温定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到精细。03游览小公园亭

享用完美味的牛肉火锅,开始参观传统的榫卯结构建筑——小公园亭。

小公园亭坐落在汕头开埠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占据了汕头开埠区小公园街区的中心位置。作为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小公园亭同时也承载着许多汕头人民的对上世纪的记忆。

半岛研学NO.上山采宋茶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南澳岛主峰果老山北侧的后花园村,体验采茶。背上小竹篓,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山上的有机茶园观光区。

在茶园,技术员为我们讲解采茶的方法—首先,“一芽两叶”最符合规范;其次,采摘的时候要用巧劲,轻轻地用指腹把茶叶摘下来而不能用指甲掐;最后,摘好的茶叶要及时放在茶篓里,以免影响手感和风味

采完茶,同学们还可以到山顶俯瞰南澳岛海天一色的美景。

02了解宋茶的由来与制作

后花园村的茶叶技术员告诉我们,相传南宋末年,宋帝赵昺等人准备建南澳建立基业。到达后,对此地风光赞口不绝,并取名“后花园”。歇息之间,皇帝吩咐随从拿茶来饮,但此地无茶,于是就近取叶泡水,成为了后来的“宋茶”。

宋茶制茶的工序也十分讲究,要经过晒青、晾青、浪青、炒青、揉捻、散打、烘焙、挑枝八大主要工序。

03体验旱地冰壶

冰壶是一项技巧运动,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项体现合作精神的快乐运动。

听罢理论讲解,孩子们开始进行实际的比赛。在一番你来我往的比赛后,孩子们纷纷进行了自己的总结:“力气要大”,“团队齐心协力才有赢的可能”。

04参观北回归线标准塔—自然之门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也被称为“自然之门”,它是迄今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05品尝咸杂粥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潮汕人不论贫富,早晚都会喝一碗粥。咸杂粥即喝白粥配咸杂。那什么是咸杂呢?杂咸其实是一个统称,是潮汕地区对冷盘小菜的统一叫法。杂咸的的菜品丰富,可以是橄榄菜、咸菜、萝卜干、花生仁等菜类;也可以是小虾、螺、蚌、肉松、鱿鱼等肉类。

探索文化NO.参观狮头鹅养殖场

狮头鹅,因头上有一凸起,神似舞狮狮头上的凸起而得此名。在今天的潮汕,饲养狮头鹅已经成为潮汕农户重要的经济收入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冬天的时候,潮汕地区会举行“双咬鹅”活动——让两头鹅互相追逐打闹,令鹅消化脂肪,肌肉紧实。

在潮汕,还有这样一句话在流传——“无鹅不成宴”,这也足以代表狮头鹅的在潮汕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当然也不能错过这样的美味。

02参观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是历史上粤东第一大港,在唐代,这个简单的海滨渔村是海上古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潮汕大多数先贤就是从这里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外出谋生创业,形成了海外的另一个“潮汕”,创下了独特的潮侨文化。

虽然无法乘坐红头船出海,体会当时潮汕先辈离乡别井的辛酸,但我们也在拼红头船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03参观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

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

据记载,韩愈主要为潮州做了四件大事:恶溪驱鳄、释放奴婢、关心民桑、兴办教育。因其对潮州的贡献极大,韩愈在潮州人心中地位自然也是非常高的。正如潮汕老人所说,韩文公为官八月,潮州江山改姓韩。04漫步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潮州湘子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是一座起闭式桥梁,两端是二十个桥墩,中间是二十几只船串起来的浮桥,更有利于安全,并且泄洪。且各个桥墩都有亭台楼阁。

传统体验NO.参观牌坊街

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故事。22座牌坊,连着数里骑楼,形成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将这22个故事一一阅过,同学们对潮汕历史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02体验功夫茶艺

潮汕茶文化是潮汕在明清以后,继唐宋茶俗而新兴起的茶道。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工夫茶可以说是潮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潮汕人看来,工夫茶艺不仅是品茶品味,更是在品人生。这次,我们来到载阳茶馆,感受潮汕浓厚的茶文化。

在茶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泡茶和品茶。

大合照后恋恋不舍地结束了工夫茶的体验。

03品尝特色素食

潮汕素菜是我国各个地方素材的集大成者,融合了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和新潮素菜的特色,自然健康、清淡又美味。

04糖画的制作和推销

以勺为笔,溶糖作画。这便是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的制作方式。说起来,糖画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传,糖画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发明的,他喜欢吃*糖,将糖融化后在桌子上倒铸成各种图案;后来皇上知道了,就宣他进宫当场表演,并脱口而出“糖饼”两字,这就是为何糖画也会称为“糖饼儿”的由来。

抖、提、顿、放、收……寥寥几字,便勾勒出这道传统而甜蜜的艺术。

今天的糖画研学,制作自己的糖画已无法满足我们,我们还要体验一番销售糖画赚钱的辛劳。

虽然没有挣到很多零花钱,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到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也是收获满满!

05制作品尝红桃粿

在潮汕,粿,是对大部分淀粉制品的统称,再加上制品的外观或制作工艺或食材的名称而组合成的名字。在潮汕民间习俗中,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粿。红桃粿则是众多粿类中的一种。其鲜艳的粿皮其实还寄托着潮汕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小日子可以过得红红火火。

晚饭时间,我们便开始亲手体验制作红桃粿!

红桃粿终于做好啦,待蒸熟之后便可直接开吃!

完美落幕NO.参观淡浮院

乘着雨后凉风,我们来到文化气息浓厚的淡浮院,欣赏名家书法,奇山秀水。

淡浮院是由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院长郭丰源先生倡议,众多海内外俊彦热烈响应捐资建设的一座开放式收藏院。秉承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如今它已成为是中泰友好交流的象征。

02体验“出花园”民俗

“出花园”,是潮州人的成人礼,是潮州地区独特的传统民俗。在孩子15岁时,家长会为他们的孩子举行“出花园”礼,通过各种仪式和好兆头,教育孩子感恩报恩。

潮州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由一对被称为“花公花嫲”的神灵庇护着。在他们的庇护下,孩子们就像生活在一个“花园”里。直到了15岁,孩子们就必须告别这繁花似锦、如梦似幻的“花园”,从此进入成年人的行列。

“出花园”成人礼包括了花草水沐浴、穿戴新肚兜、拜别“花公花嫲”、食用五碗头、坐正位吃宴席、守宅不外出等几个步骤。寓意孩子长大成人。

花开时节想见你

今日的研学分享之旅就到此为止!

潮汕研学之旅,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欢笑与记忆

研学之旅获得的体验、知识和友谊

会始终伴随着我们~

期待我们下次的研学行程分享!

本人图片部分来自活动现场拍摄,部分转自小主人报活动推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