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咏的是炎炎夏日,
为我们带来阵阵凉风的扇子。
虽然已有了电风扇和空调,
但是一柄亲手制作或绘制的纸扇,
才是真正给予我们无尽乐趣的夏日风物。
-解锁·阳朔-
琴棋书画是历代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古称“文人四友”,亦称“雅人四好”。然而喜风雅的人们当然也不仅仅有这四项爱好,今天要与您细细道来的,是全国最有名的国画镇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画扇生产基地之一,享有“中国画扇之乡”的美誉的阳朔福利镇的民间技艺——画扇。
/手绘扇面·体验地/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福利镇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的东部,距县城8公里,距桂林市区70公里。秀美漓江纵贯南北,水陆交通便利。这里峰峦叠嶂,别具特色,景色宜人,水乡风味浓郁,地带开阔,风光引人入胜。值得看看的景点主要有福利老街古民居建筑、画扇一条街、福利大光亭、天后宫、渡头风光等。当年的电影《刘三姐》大部分外景就是在福利镇拍摄的。
这里民风淳朴,古色古香。镇子不大,绕着主街道走一圈,半个小时就能转完了,街头村民卖着阳朔的当地特产马蹄、沙田柚、红薯芋头饼。实惠又好吃,逛古镇的时候绝对要提上一袋。
位于福利加油站旁*道街餐饮——崇福米粉更是美味的让人赞不绝口,独特的卤水制法配上鲜嫩的米粉,往来吃粉的人络绎不绝。
/赏玩·建筑文化/
扇诗
宋·张舜民
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
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
福利镇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建筑上,便是原有的三街、九井、十八巷、三宫、两寺、一宝塔。据记载,这些建筑多古色古香,工艺精湛。那时若登高鸟瞰,便有“深山藏古镇,青峰倾廓门”的情韵。可惜,时序迁移,人世沧桑,这些古建筑大都因天灾人祸或年久失修而毁圮,留下的不多。
/体验·画扇文化/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福利的文化传统还表现在画扇制作上,有着悠久的画扇制作历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画扇第一镇”的称号。福利有很多的家庭从老到小都会画画,小孩子都会画扇面,更有很多的“农民画家”,中央电视台对此做过专门的报道。
画扇的原材料以本地盛产的毛竹为主体,配以宣纸、牛皮纸等材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福利画扇迅猛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全镇约有多户居民、多户劳力投入画扇生产、销售工作,年产多万把。
福利画扇画面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福利的奇山秀水,还有桂林、阳朔的怡人风光,以及花、鸟、鱼、虎、龙、马、梅、花等,其品种多,画面新颖,做工精致,内涵丰富,极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苏师傅是福利有名的画扇大师,画扇的技艺从父辈开始流传下来,从小学习画扇的技艺,至今已有20多年的画扇历史,长大后,遇到志同道合的神仙伴侣,与唐姐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一家画扇作坊,苏师傅更是经常去悦榕庄等地方教授客人画扇的技巧,组装画扇,一教就是11年。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欢。
苏师傅作坊位于福利镇上的小村庄里,周围不仅有着历史悠久的古风建筑,更有着美丽的青山绿水环抱其中。在山水中的小村庄,绘画着历史。
/专属·扇子/
扇子诗
宋·李石
桃花流水神仙地,枯木寒岩自在春。错上磨成白玉质,矿中仍现紫金身。
扇子,作为普通人手中的消暑工具,亦是文人雅士和红粉佳人的配饰。有许多心思刻于扇骨私藏,有许多故事留于扇面流传,有许多感情借于扇子传递。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古装剧、武侠小说中就常常有它们的身影,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济公的破蒲扇等。
由*、赵又廷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开播以来,便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剧情一开始一把玉清昆仑扇便选了四海八荒第一美人青丘女帝白浅,后面不管是女主被封法力还是失忆总是跟扇子有关。如今,倘若手持一把纸扇,轻摇纸扇送上凉风的同时,也为给自己增添几分仙气身份。
虽立秋已过,
但天气仍然十分炎热。
一把精美的扇子,
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清凉,
还是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品。
地点:阳朔县福利镇苏师傅作坊
来源:芒果旅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