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而目张,执本则末从。”万物发展,皆有迹可循,抓住事物根本,其它旁枝末节自然就会被带动。
这正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以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引领中国智慧城市浪潮,带动智慧城市群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在年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第一个战略定位,就是要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目前已有明确的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的发展目标,力争“三步走”:
第一步到年,大湾区建设要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步到年,大湾区要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第三步到年,大湾区要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也就是说,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有了、定位清晰了、目标明确了,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这部“时代大戏”的主角,*府和企业该如何演绎自己的角色?眼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5G、AIoT等新兴技术的助推下,大湾区安防行业的发展又会有哪些变化?
1月7日,在“全国安防界迎春团拜会”上,企业总裁和*府代表开启圆桌论坛头脑风暴。
法国欧洲科学院荣誉院士,理事长,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委书记、会长杨金才和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中心副主任齐力、力维智联董事长兼总裁徐明、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副总裁刘俊梅、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汝聪翀、光启集团战略经营总裁顾新宇,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道以及安防行业的未来机遇和挑战。
包括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如何加快安防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
杨金才
*府*策将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孙丹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
*府主导,做好五方面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九市两区,所以做整个智慧城市群,我觉得*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尤其是*策角度的作用,分几方面:
第一,是做标准,如果想把九个城市群建成一个智慧城市群的话,一定要统一标准;
第二,要开放数据接口,数据共享,首先大家都要开放数据接口,这个需要*府来推动;
第三,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这个需要*府去推动,做一些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第四,人才引进,我个人感觉在深圳比较难招人,非常希望*府帮忙的就是人才。做智慧城市,很重要的就是人才,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吸引人才,让人才继续留下来发光发热,是*府需要去考量和推动的;
第五,企业持续创新合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合作能力是一直需要坚持的。
齐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中心副主任
推进人才和设施建设,深圳安企有机会
盘活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协调所有资源,比如人才机制渠道,要让澳门和香港的人才资源,能够跟大陆的资源进行深度融合。
比如,香港澳门的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但人才区域性明显,港澳人才在内地就业发展、跟内地企业机构合作的情况比较少,这是未来大湾区发展中,首先要盘活的一个能力和关键点。
第二个,关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标准制定,目前国家暂未出台详细和明确的统一标准,这必然会导致标准滞后于市场的局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参考让市场和技术来指导,将标准的制定逐渐松绑,由企业和*府共同探索和完成,或许也是一个加快标准制定的契机。
第三个,提到智慧城市,很多行业都有涉足,包括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等部门都在参与规划建设,但实际上,现在只有安防行业做得最好。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务实。
安防行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剂,为城市建了很多关键的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群打造奠定了稳健的基础。
但这方面,香港澳门稍显落后。深圳安防企业现在的技术先进程度,可以在港澳地区发挥更大作用,把深圳独有的优势和经验推广到港澳地区,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整体建设。
徐明
力维智联董事长兼总裁
要建样板、有组织、有生态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有几件事,可以从*治上来进行推进:
第一,可在粤港澳地区做一个样板点。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内试点的城市有多个,如果能够在这一轮建设中,结合前面的建设经验,包括技术的发展、粤港澳地区和全国各领域的企业之力,打造一个样板,有板可依,可复制可借鉴,或许会大大加快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当然,这需要一个具备“个性”的*府,要非常有特点。就像打造上海浦东区一样,需要一个魄力的*府去推进,建成这样的样板点,成为粤港澳地区的一个示范。
否则,大家所说的智慧城市,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它具体是要做成什么样。
第二,在*府层面还需要有组织。除了像安博会这样的民间展会的强烈推动、产业资源、行业资源的协同以外,还需要*府层面有组织来引领、管理和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
但它的挑战非常大。因为智慧城市的边界特别广,所以推进是比较难的。但是可以在一些行业应用、数据互联互通和平台互联互通上做一些工作,探寻如何将组织建起来。
第三,建立生态。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一方面它需要融入企业的牵引,另外一方面它需要生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需要一定的*策来进行支持。
就企业而言,要做的事情也比较简单,就是聚焦在某一个方面,形成自己核心的能力和产品,然后在整个大生态里面,一个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像腾讯、华为、平安等等,和传统的运营商一起合作来做生态,这可能是企业现在要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我们在粤港澳这个地区能够有所作为的主要途径。
郑文先
云天励飞副总裁
加强数据思维、重视数据设施建设、打破数据壁垒
深圳市*府在年10月份已经开始起草数字深圳的规划,也提出了在智慧城市方面,*府在粤港澳大区的工作当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要加强用户思维、数据思维和系统思维。
用户思维,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出发,来提升用户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数据思维,就是要通过数据来驱动和打破*府之间的数据壁垒,完善数据治理的机制,来进一步提升各类数据的利用价值。
系统思维,要通过系统化的建设,来统筹推进助力城市的建设方案。
第二,*府要重视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像5G、AIoT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超算中心、数据中心,来为中小企业的技术迭代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第三,*府还要进一步地打破数据的壁垒,有序开放一些数据的场景,特别是将这些场景开放给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或者说民营企业,跟*府一起联动,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
对一个创新企业来讲,如何去把握这样的机遇和参与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组织建设当中来呢?
我认为,首先是要踏实自己的硬科技水平,通过技术创新的提升,来去更好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服务。
第二个,要更加注重高效的场景落地能力的开发,通过*府对场景的开放,去更好地打造若干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打造一些样板区,从而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出来。
汝聪翀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府牵头,打通上中下游
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企业依旧努力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府也努力从从*策上统筹决策,共同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让智慧城市建设得更加智能。
但如今的状况是,企业和*府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层面纱,难以达到“合力”之效。
为此,我觉得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和*府先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智慧城市的样板,如何才能让它健康而且持续地发展下去。
其次,对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由*府牵头,企业参与,把建设过程中的上游中游下游全线打通,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第三点,要看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国际智慧城市之间的差距和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技术和整体科学规划上,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争取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四大湾区中的佼佼者。
顾新宇
光启集团战略经营总裁
5G技术让智慧城市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5G、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智慧城市和安防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论是*府还是企业,将这些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能,都会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群上一个大的台阶。
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跟智慧产业相关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更需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
*府层面,可以从产学研的角度,布局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层面,专注在技术应用创新层面,将*府的布局落地实现。
杨金才
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什么特点?企业的建设如何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拓展?
徐明
力维智联董事长兼总裁
财力支撑、智能应用,企业大有可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粤港澳有两个特点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第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粤港澳此前在这方面的难度更大,因为它的垂直性更强,但现在,粤港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优于全国大区域平均水平的。
跟港澳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相当的,目前可能只有长三角地区,其它地方的差距都比较大。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ICT领域的企业,无论是稳定企业、还是新锐企业,让这个区域充满了科技创新的活力和丰富的财力。
企业可以针对这两个特点,去做一些数据上的智能应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让*府真正体验到数字*府所带来的便捷和工作的高效。
另外,因为有很好的财力支撑,所以通过新一代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能带来更多智能的层次,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这是跟其它地方比较不一样的,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想建智慧城市的雄心,但是只有雄心,却很难产生行动,因为地区的财力不足以支撑这件事。
力维智联在过去十年参与了国内两个比较典型的智慧城市项目,一个是银川智慧城市,一个是上海浦东智慧城市,但这两种智慧城市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前者讲究的是技术建设,Paas建设模式,后者讲究的是应用,将现在的系统进行数据连接,然后对多维数据进行智能化应用,让一线*府的管理更高效。
孙丹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
粤港澳大湾区潜力无限,挑战巨大
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潜力无限,一个是挑战巨大。
整个大湾区九个城市两个区,以全国不到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形成示范。
所以,信息化程度高,又有雄厚的财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做智慧城市是有巨大潜力的。
为什么挑战也是很大的呢?因为九市两区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个体制,三个法律,三个不同的关税区,说的也是三种语言。
所以若要把这一个区域建立成整个的城市群,不管是从*府还是企业角度,都是挑战巨大的。
根据整个大湾区的特点,从企业角度,我们看到很多机遇,因为我们是做数据的,不管做何种智慧城市,最后都以数据为基础。
但企业在这方面,一定要坚持创新。在未来趋势里,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都能找到很多的机会。比如区块链,以前觉得就是做虚拟货币的,现在*府非常重视,只是应用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包括在硬盘的角度,以前是放在PC和服务器里的,如果用上区块链的技术,一个盘里面有一个GPU直接连到网上,这就是一种技术创新,能配合未来市场的需要。
企业最重要的是不变应万变,用创新去迎合客户的发展需要。
杨金才
在AI、IoT、5G等新兴技术的助推下,安防大数据、云存储的热度高居不下,这些技术给安防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刘俊梅
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副总裁
拥抱技术,用创新改变现状
第一个变化是,AI算力的提升,包括算力成本下降,可以让各行各业把AI用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智能的算法和智能的应用产生,从而让各行业的智能化不断升级。
第二个变化是,5G技术,因为它的高带宽,可以让超高清的视频,传输播放都可以得到实现,它的低时延可以让视频的实时操作控制也可以得到实现。它的功能连接的特性,可以让我们更多的终端进入到全系统里面。
实际上,5G也是一个加速的整个智能安防、整个产业升级研究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存储,这些都是在未来的智能安防行业领域的主要技术。
我们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重要,需要存储得更多,需要计算得更快,这个是变化非常大的。我们要去拥抱技术,做创新,用实际的技术应用,去改变我们目前的现状。
郑文先
云天励飞副总裁
用技术把事后查找办理,升级为事前预测分析
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在这些年的创业过程中,我们深刻地发现,新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对安防这个行业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人工智能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仅仅是通过技术实现了感知智能,现在的摄像头,让终端的传感器能够完成看、听和说的功能。
但是下一个十年,或者下一年,人工智能应该往哪个阶段发展?
认知智能可能是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安防行业也必将从现在的“事后查找”,或“事后办理”升级到“事前预警”、再到“事前分析”,从而对我们整个城市模型进行判断、预测,带来一些非常精准的城市治理。
第一代的人工智能,是感知智能的代表,通过这套生物系统的部署,可以完成“你是谁”,“你在哪”的一个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系统它不仅知道你是谁,那么它也可以知道你周边的人是谁,周边的这些人在哪里?
到最后,还能结合大量的多维度数据,进行融合,进入到一个真正的认知智能的阶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蹄疾步稳。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发展,必将带动芯片制造、传感器设备、系统集成等在内的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将带动大湾区的安防产业发展。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轨道交通、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楼宇对讲、停车场等等,都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每位安防人,每家安防企业,埋头潜行,积跬步至千里,站在风口,抓住机遇,必将腾飞。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往
期
回
顾
1
李柯解读大华股份年业务与发展战略
2
最新独家报告!解密智慧安防未来六大趋势
3
上市公司首批业绩预告披露两家安企交成绩单
4
划重点!深圳*策布局出炉,安防行业有何利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