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厦门之三
鼓浪屿之波(上)——海上看金门
第一次对鼓浪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讲课大赛,一个音乐学院的姐姐讲的是《鼓浪屿之波》这一课,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富有表现力的演唱深深地感染了我。回去后便搜了一下这首歌,查了一些关于鼓浪屿的资料。后来父母曾从武夷山到厦门旅行,回来后我还特意问他们有没有去鼓浪屿,有没有上日光岩。再后来读研的时候,清风明月曾给我们晒出自己旅行的照片,我一看便说,这是在日光岩拍的。他好奇,问我是不是也去过。我笑道:“没有。”“这么厉害!没有去过,你咋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虽是不太恰当的比喻,可是我知道,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是哪怕惊鸿一瞥便能深埋心底的,或许自从听了那首歌之后,自己早早地就在心里为鼓浪屿预留了一席之地。其实,我在前一天夜里十一点多下了飞机,和接机的工作人员简单寒暄之后,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关于鼓浪屿和日光岩的。待接机师傅接齐了所有人,将我放在所住客栈的路口时,是夜里十二点。等我拿到房卡,拖着疲惫的身躯,抬着重重的行李箱上到五楼,简单收拾和洗漱之后准备睡觉时,已是凌晨一点钟了。导游发来的短信是第二天早上六点四十五分集合。按理说,旅途奔波劳累,应该早已困意重重。可是摸摸略微发潮的被褥,打开窗户,看看明亮天光笼罩下的小山,仿佛嗅到了海风吹来的微微发咸的气息,想到第二天就能乘船前往海上花园鼓浪屿,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第二天一早,可能是潜意识里担心迟到,也可能是被楼下其他团的游客集合的声音吵到,竟赶在闹钟响起十分钟之前醒来。不慌不忙洗漱完毕,到客栈前台领早餐。早餐是打包的,非常简单,一个带有包装袋子的蒸蛋糕一样的东西,一个鸡蛋,没有看到粥或豆浆,原来豆浆盛在一个大大的带水龙头的保温桶里。拿一次性杯子接好一杯,因为赶时间,向老板要了一个盖子盖上,问了路后,便提着打包的早餐出发了。出了门看到客栈老板所说的有标志的牌子后右转,沿着胡同直走到头,便来到狭长的步行街。清晨六点多不到七点钟的光景,街上早已满是背着大包小包的游人。沿街的小店有一大半已经早早开门,售卖早餐、闽台特产,还有流动的小贩在兜售太阳镜、遮阳帽、手提包等用品。来到步行街尽头,下去几级台阶,路过一个停车场以及并排挨着的18路公交车总站,直走,穿过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出来后便是环岛南路,抬眼看前方,豁然开朗,路的另一边就是沙滩和大海了。此时,路边停满了各种式样和颜色的大巴,中间挤满了游客。大家兴高采烈,像欢快的小鱼来回穿梭,还有人穿着薄薄的单衣和纱裙,一点不像正是冬天的样子。看看手机,已经六点四十五分,仍不见指定的车牌号,我便给导游打电话,导游告诉我他们正在接人,预计晚十分钟才能到。趁着这会儿功夫,我打开打包好的早餐,这才发现,哪有什么蒸蛋糕,带着包装的竟然是一个白花花的馒头。在各地方言的呼朋引伴声、导游点名声、汽车鸣笛声谱成的晨曲中,我匆匆吃完了早餐,等来了大巴车,在“迷路”郭导热情的讲解和一车人的欢声笑语中,来到厦门后第一天的行程正式拉开了帷幕。简单问候之后,郭导便告诉大家,我们散拼团的游客有今天第一天来的,也有来了一两天的,不管是各自行程中的第几天,今天的行程将是所有行程中最精华的部分。我想,毫无疑问,主要是因为有鼓浪屿。不过按照行程安排,我们前往的第一站,并非鼓浪屿,而是位于厦门本岛西南角的南普陀寺。下了车,首先来到一个镌有“鹭岛名山”大字的牌坊一般的建筑旁边,这是宝刹的山门。进了山门,见到一株又一株高大葱茏的树木,枝叶整洁,叶片为心形,叶梢一律朝下。导游说,这是菩提树,菩提树上一尘不染,不结蛛网,应了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名句。再向前,来到一个僻静的场所,郭导告诉我们,这是闽南佛学院,与哈尔滨的“哈佛”齐名,招收门槛很高。挨着佛学院的便是普陀寺的天王殿,从侧面的门进去,来到院子里,听郭导讲起宝刹经历的风雨。她指着不远处的世贸双子塔,号称形似两张鼓起的风帆寓意“扬帆起航”,实则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破了厦门的风水,以至于曾在建成之际迎来了厦门近年来最强台风,并在台风中被毁,南普陀寺的大榕树也惨遭破坏,而大殿却在台风中屹立不倒……细观大殿的构造,暗自思忖与北方常见的寺庙建筑风格果然迥异,屋脊、房檐均是五颜六色的彩绘雕塑,张牙舞爪的神龙,在屋脊翘首回望,蜷曲的龙须清晰可见,大有乘风腾云之势。仔细看去,还有凌空驾鹤的仙子,振翅飞翔的凤凰,以及各色叫不上名来的神鸟神兽。我想,或许每一组雕塑对应的都有佛教的故事或是其他神话传说吧,只不过导游对此并未解释,已经开始推荐大家购买与大殿雕塑所用陶瓷相同材质的,来自宝岛台湾的工艺品“风狮爷”,以及厦门大学的纪念钢笔了。导游安排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大概二十多分钟,时间太紧凑,因此后山五老峰并不让上去,我趁着这会儿功夫,到后山上了几级台阶,沿途看到石壁上镌刻的不知哪朝圣贤留下的墨宝,便匆匆返回,围着寺院转了一圈,从镌有“鹭岛名山”大字的山门出来,向左手边走几步路,过了马路,来到厦门大学的校门旁边。来之前还曾翻出两年前好友丁家大姑娘从厦门大学寄来的明信片,正面是厦大的校门,想着此行如果能去这个校门的话,一定要拍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留作纪念。眼下,过了窄窄的马路,抬眼望去,穿过掩映的丛林,目光所及之处,便是厦门大学的校门了,和明信片上确实一模一样。不时有车辆从校门驶出,门前一处一处簇拥的游客在竞相拍照,还有统一着鲜亮服装的广场舞大妈,精神矍铄,欢声笑语地摆着各式pose,留下一张张倩影。公交车在校门前慢慢悠悠吃力地转弯,保安师傅时不时提醒游客,拍照时注意车辆,尽量给公交车腾出转弯的空间来……我麻利地拿出手机,选好角度,按动快门按键,留下一张和明信片上相同的照片,不同的是天气阴沉,天空不似明信片上那么蔚蓝。即便如此,也感到一种还愿似的心满意足。到了集合时间,回到“鹭岛名山”下,却没见到队友,正准备打电话询问,郭导的电话正好打来,这才知道我理解错了集合的地点。原来我所站的“鹭岛名山”的山门,靠近厦门大学的这个,与我们下车后见到的山门,竟是一对孪生兄弟,外观看来一模一样。光顾着去看厦大,没有认真听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我在厦门的第一次迷路。找到大部队,接下来出发的第二站,是导游推荐的自费景点,海上看金门。因为来出发前已在行程中自由行的一天安排上了云水谣景区,因此想趁着导游推荐的自费项目时间,去同学力荐的植物园。同行的两个郑州荥阳的大姐和一对东北的夫妇也对自费景点的安排有异议,认为名义上是自费景点自愿参加,但是还剩大半个上午的时间,把我们拉到这里实在是鸡肋,按照导游安排的集合时间去其他地方又来不及,白白浪费了我们的时间。经过简单的交涉,同行的其他游客已经乘坐第一批船出海了,我们五人还是觉得剩下的这一两个小时去植物园时间也太紧张,正如东北大哥说,我们也算患难之交了,于是最后五个“患难之交”决定一起乘船出海。来之前听父母说过,他们当时也坐船来到金门岛旁边,围着岛转了一圈,隔着海看到不远处岛上的几个大字,还有岛上的旗帜。不过当时正是阴天,还飘着小雨,所以并不能看清。幸好这次来之前就做足了准备,带上我的小望远镜,虽然天气不好,但看个七七八八应该不成问题。来到码头,上了游船,一楼左右两边都是观景位置,顺着船头行进的方向,隔着玻璃窗向外看,一侧是我们刚刚离开的厦门本岛,另一侧绿意葱茏中起伏着高高低低各色式样建筑的,就是琴岛——鼓浪屿。船刚刚开动,便看到窗外有一只白色的飞鸟优雅地从水面掠过,我问同行人,是不是白鹭?大家说应该是。自然想起“两个*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以前在五龙山野生动物园,曾走进一片由巨大的铁笼围起的空地,中间是一个小小的湖泊,各种叫不上具体名字的鸭、鹅以及鸳鸯浮在水面嬉戏,争抢游人投喂的食物,我注意到有一种白色的飞鸟从面前翩然飞过,像鹤但比鹤小得多,一直围着巨大的铁笼盘旋,不曾停下来歇息,心中曾疑惑这种鸟是不是我们小时候吟诵的白鹭。现而今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她在海天之间无拘无束翩翩飞过,联想起厦门岛另一个名字——“鹭岛”的由来,心中已确信眼前的仙子定是白鹭无疑了。晃过神,跑到另一侧,拿出望远镜,伴着导游的讲解,沿途观看鼓浪屿岛上的各式建筑、葱茏的植物以及巍然屹立的郑成功雕像。船行进得越来越快,视野中的景物渐行渐远,放下望远镜,不一会儿,整个鼓浪屿便向船尾奔去,渐渐模糊在海天一色的灰蒙蒙之中了。天气阴沉,两侧的景物单调起来,除了偶尔可见远处徐徐驶过的小小的游船,以及小小的岛礁之外,别无他物。隔了一会儿,船舱里再次响起导游的讲解声,东北大姐不知什么时候上到了二楼,此时已折返到楼梯口处,召唤倚着窗玻璃昏昏欲睡的大哥,喊他上来看正在靠近的金门岛。大哥可能太困,懒得上去,我和郑州的两个大姐则来了精神,一起飞快地跑上了甲板。风很大,船的一头五星红旗在猎猎海风中高高飘扬。听到郑州大姐说太远看不清楚,我从脖子上取下望远镜递给她们,兀自感受海风暴烈的吹拂。所谓海上看金门,其实看的是金门列岛中的大担岛,此时就在我们正前方,隔着约好几里的距离,能看到那堵墙上面写有红色的大字,但仅凭肉眼,并不能分辨出字迹。随着船慢慢靠近,即便仍看不太清,但因为之前知道是哪几个字,依稀能辨认出来。船在海上并没有绕圈,也不停止,只是驶到一定距离后立即开始折返。此时,才想起掏出自拍杆,背对着大担岛,匆忙留下一张合影。墙上的字迹已几乎不可见,只留下一个岛的轮廓。回想起沿途导游讲的一些关于金门炮战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抬头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此时此刻,祈盼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的强烈愿望再次油然而生。返航时,风很大,分不清是风向的原因还是加快了航速的缘故,只觉船在疾风海浪中飞驰似乎显得更加轻快。离厦门岛越来越近的时候,在船的一侧抓拍了与世茂双子塔的合影,又到另一侧拍了一张鼓浪屿的全貌。不远处的鼓浪屿,在烟波浩渺中静默无声。正中间位置,郑成功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铠甲,手按宝剑,昂首挺立。(个别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遇见厦门之二:一个人的旅行
遇见厦门之一:缘起
物换星移几度秋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时间的时,生命的生。
借我十年
,风光在前!
宇轩清扬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读书/电影/行走/作文/分享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