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烟火味的潮汕美食,总能给我的舌尖留下家的味道。潮汕的美味,让人无法抗拒。对于一位真正热爱美食的人来说,潮汕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狭义上的潮汕,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比起名声在外的汕头和潮州,揭阳显得颇为低调。实际上,这座城市虽然不经常出现在旅游攻略里,却同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美食王者。说起揭阳美食,必然少不了牛肉火锅。实际上,牛肉火锅在潮汕地区兴起,其实也就是三四十年光景,却如同旋风一般席卷全国,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潮汕美食之一。潮汕人对牛肉火锅极为考究,当中最重要的是肉的新鲜程度。一头牛在屠宰后,需要尽可能快地完成对牛肉的拆解,以避免乳酸堆积,同时也迎合了当地人对食鲜的追求,这个时间通常要控制在四小时内,最慢不超过六个小时。
伴随师傅的手起刀落,牛肉被分解为十多个不同部位,当中只有最好的部位才适合涮火锅,出肉量不到三分一。与此同时,他们对牛肉有自己的一套专业名词,每个部位都有不同名字。以至于让在潮汕吃过牛肉火锅的外地人,几乎都会由衷赞叹,没有人比潮汕人更会吃牛肉的了。
对牛肉火锅来说,想要吃到最稀有的部位,有时还得需要一点运气。俗称“雪花”的脖仁,分布在牛背和牛颈之间的突起,是牛出肉量最低的部位之一。脖仁拥有细微密集的油脂分布,从而给它带来了膏腴的簇拥,口感肥嫩而有嚼头,堪称是牛身上最好的那块肉!
还有大名鼎鼎的吊龙,是牛后背上的一条肉,相当于里脊,这个部位肥瘦相宜,虽然带有脂肪但不觉得肥腻,而且肉质特别细腻。顺便科普一下:大多数潮汕牛肉粿条里的肉,其实都是吊龙肉。
揭阳最接地气的宵夜,无疑是白粥加配菜,这种宵夜档一般叫做大排档,也俗称“打冷”,这一叫法最初流行于香港,其起源众说纷纭,无从考量。不同于潮州筵席里鲍参翅肚的高档菜肴,大排档里多是接地气的食物。在十多米长的选餐台上,各种冷盘熟食依次排开,包括生腌、卤水、鱼饭、海鲜、熟食、咸杂几大类,上百个品种琳琅满目,以至让人忘记了白粥才是潮汕大排档的主角。
在这么多冷盘熟食中,鱼饭是很特别的一类。潮汕地区临海,所谓“鱼饭”,其实就是以鱼当饭,在早年,由于没有冷冻设备,所以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鱼,就被渔民用海盐腌渍成了“鱼饭”,这种吃法一直延续至今。从蒸鱼饭到吃鱼饭,看似简单的一道食物,工序步骤其实都有讲究,才保留了极致的原汁原味。在做鱼饭的时候,不去鳞也不去内脏,最大程度地保持鱼本身的鱼鲜味。煮鱼饭的时候也有讲究,鱼头要逆时针摆放,条条相叠,不能以鱼背示人,这都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制作传统。
刚出锅的鱼饭也不能马上吃,按照潮汕人的习俗,得自然摊凉了才动筷。吃上一口,鱼肉厚实而有弹性,搭配酱油或普宁豆酱,咸鲜中散开淡淡鱼香,令人回味无穷。
事实上,包括揭阳在内,潮汕人对粥的喜爱由来已久,除了大排档里的白粥,还有用各路食材煮成的砂锅粥。潮汕人煮砂锅粥必须用生米下锅,而且要大火烹煮,不断搅拌,这样才能让米的口感软糯却米粒分明。等到粥煮至五成熟后,再加入食材和调料,上桌前最后撒入切碎的冬菜。
这些食材里,比较常见的有鲜虾、螃蟹、田鸡、黄鳝,几乎万物皆可下粥。喜欢吃鱼的话,可以尝尝用生鱼煮的砂锅粥。生鱼就是乌鳢,这种凶猛的鱼是水中一霸,却肉质鲜美还少刺,特别适合拿来煮粥。
绵细的生鱼片,清甜的虾肉,咸香的冬菜,配上嫩滑的粥,若干种味道在锅中纷至沓来,形成美妙的碰撞,将砂锅粥的鲜味发挥到极致,着实令人沉醉!
粿条是潮汕人最喜爱的主食,这种用大米浆做出来的粉条比广州的河粉要细,口感却更厚实一些。粿条可汤可炒,唯独有一种腐乳炒粿,仅盛行于揭阳市区,来到必须要尝尝。
所谓腐乳炒粿,就是在粿条炒至七八分熟的时候,加入腐乳汁一同翻炒,使每根粿条都沾满浓厚的腐乳香气,好吃极了。
虽然潮汕人平时吃粿条多,但有一种干面,也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这种干面样子像热干面,但是更干,原料用的是碱水面。面条在沸水里烫熟后,沥干水分,拌入叉烧、腊肠、卤水猪肚等配料,根据客人是要酸甜口还是咸口,最后分别淋上叉烧汁或卤水汁。做法不复杂,唯独酱汁调味是独家秘方。
吃之前要将面条搅拌均匀,让酱汁裹满每根面条。一口下去,面条滑而不糊,嚼起来能感觉到韧性。酱汁味道浓郁,叉烧和卤水十分入味,让人直呼好吃!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