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
该书于年获得广东省第十届民间文艺著作奖
当我们走进潮汕地区的祠堂庙宇,从上往下观察时,会发现这些建筑的梁架大都是用木材做成的,而柱又大部分是用石材做的。且由于是坡屋顶,从梁到柱的固定和荷载传递,靠的就是那层层叠叠、工艺复杂、普通人叫不出名称的木构件和木结构施工工艺,最后配以各类造型丰富的木雕和精彩绝伦的彩绘进行表面装饰。
潮州金漆木雕是中国最知名的木雕工艺之一。在我到过的地方之中,东到福建漳州东山岛的关帝庙,西到广州的陈家祠,所使用的都是这种繁复精美的潮州金漆木雕。
由于潮州金漆木雕工序复杂、内容丰富、造型多样,极具创造性,且施工耗时较长,没法工业化生产,因此,从古至今能运用木雕工艺进行装饰施工的,除了历史上高官的府邸和富商的宅院外,就属遍布潮汕各地的祠庙了。其中工艺最为突出的是潮州古城中兴建于清朝时期的己略黄公祠,这里不仅木雕作品繁多、工艺复杂精巧,而且内容很少重复,往往是一幅木雕一出戏、一个典故、一种寓意,让人目不暇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
潮汕人但凡经济条件允许,其宗族祠庙都会尽量多地使用木雕。即便现在有的新盖的祠庙的梁柱屋顶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但在采用传统木雕的构件上,依旧会尽量多地用木雕作品进行堆砌,以展现出祠庙的传统与超凡。
潮州木雕往往被安置在柱头、横梁、斗拱、梁枋、梁柱、门楣等显眼而又不受日晒雨淋的地方。另外,还经常被施于门窗、匾额、屏风、神龛、桌椅以及潮汕民俗活动——“营老爷”时使用的神亭、神轿等显眼且重要的器物上。
潮州木雕有浮雕、沉雕、通雕、锯通雕、圆雕等多种技法,最多的可以有六七层镂空雕。题材内容丰富,从花鸟虫鱼、四季瓜果、山川水族、珍禽瑞兽到民间神话传说、潮州戏曲等无所不有。木雕作品经过精雕细琢后,最后贴上纯金箔,便显得金碧辉煌、高贵脱俗了。
不过,在梁和斗拱等主体木结构中,潮汕人没有直接将其贴上金箔,而是采用油漆对楹梁进行彩绘,俗称“作锦”。潮州彩绘色彩斑斓,构图精细,以红、绿色为主,跟藏族彩绘、北京皇家彩绘有得一比。特别是庙宇大门上的门神,更是彩绘中的集大成之作。
潮汕自古就流传着“潮州厝,皇宫起”的带有自我陶醉意味的俗语,我觉得实际上应该是“潮州大厝,皇宫起”,意即潮州的大宅是仿照皇宫的形制建造的。这句话的由来,一是潮州自古就遍布着大量四合院式、占地面积较大的大体量的民居建筑群,二是潮州古代就存在大量采用了嵌瓷工艺、金漆木雕、彩绘、石雕等独具匠心、繁复精美、耗资巨大的高官府邸和祠堂庙宇,这些建筑对于远离京城的潮州人来说,就堪比皇宫了。
潮汕人坚持以繁复的嵌瓷和木雕工艺来展现祠庙的不凡,这样做除了是对传统的传承和表达对祖宗或神佛的极致敬心外,实际上也是由于潮汕人有深入基因里的匠心精神——不怕繁杂,不怕费事,追求完美,追求创新。殊不知,潮汕人的这一坚持,不仅保留了潮州木雕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也让木雕产品深入民间,广泛运用在木沙发、茶几、屏风、博古架、几案、床榻、橱柜、椅凳等家具用品上。时至今日,红木家具依然是潮汕家庭普遍的挚爱,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受到追捧。
潮汕人对祠庙装修的考究,也延伸到宅院和室内装修之上。潮汕地区的家庭装修师傅普遍注重细节、做工精细,都能尽量以较高的装修标准给甲方或业主提出建议,大多装修后的房屋都能满足美观、耐用、舒适、细节考究等要求。虽然装修的档次跟成本预算有关,但装修质量一般都能经得起众人的审视和时间的考验。这一点在广东的装修行业可谓有口皆碑。
(汕头日报、潮州日报、梅州日报和揭阳日报先后发文推荐该书)本书内容已分85节全部摘录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和视频,请根据《一江潮客情》的序号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