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韩山师范学院、深圳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办,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研中心承办的“秋之恋”黄惠波诗歌系列活动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北京、福建、湖南、广州、深圳、珠海、潮州等省市的近50位学者、诗人、作家受邀畅聚潮州,共享这场以深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惠波的诗歌作品为主题的诗歌盛宴。
诗歌最后都要催人奋进
广东潮汕地区的诗歌传统悠远绵长。早在唐代,韩愈、李德裕等人来到潮汕地区,为潮汕诗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往后潮汕诗歌不断发展。清末民初以来,以丘逢甲、饶锷、詹安泰、饶宗颐等为代表,潮汕诗歌已经在全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到了当代,潮汕诗坛经一千多年的积淀而逐步形成,并迎来创作的春天。尤其近三十年来,“韩山诗群”成为潮汕当代诗歌乃至广东当代诗歌的一支重要力量。所谓“韩山诗群”,是指以韩山师范学院师生为主体形成的一个当代诗歌创作群体,这个群体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已经在广东乃至全国取得了相当影响。
1983年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的黄惠波即是“韩山诗群”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就是在这一年,黄惠波开始创作。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深圳工作,笔耕不辍,迄今创作诗歌千余首,曾获“中国十佳当代诗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等;现为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校外研究生(硕士)导师。
此次“秋之恋”黄惠波诗歌系列活动由诗歌讲座、诗歌朗诵会和诗歌学术研讨会组成。黄惠波出生于揭阳,求学于潮州,工作于深圳,以这三个城市作为地理坐标,他在炽热而真诚的诗歌创作中,抒发着对生活、自然、世界和宇宙的观察和深思,充满了对生命、对真、善、美的思考。此次举办“秋之恋”黄惠波诗歌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层面探讨黄惠波的诗歌创作,分享人类美好的诗歌艺术,传达诗歌的精神力量。据悉,这也是黄惠波继去年之后第二次来到母校演讲。
“诗歌记录我的思想和感情,而我的思想和感情源于火热的工作和生活,绝对不是在空调房里喝着茶憋出来的。”黄惠波平时工作繁忙,但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写作热情。无论在路上,在休息,还是在工作时,但凡有所感发,黄惠波都能随时随地提笔记下,以赤子的情怀与生活对话,与万物交谈。在以“工作·生活·诗歌”为主题的诗歌讲座上,黄惠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思考,真诚介绍了自己的诗歌观。“诗人的父亲是思想,诗人的母亲是感情,经历和经验是诗人怀孕的过程,诗歌是诗人刹那间的分娩,这就是我对诗人和诗歌的理解。”他对“江郎才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在他看来,通常诗人所说的“江郎才尽”非“才尽也”,而是“情怀尽也”,即没有思想和情怀。所以,诗人的“才”只是工具,思想和情怀至为重要。
当天演讲中,黄惠波激情飞扬,诙谐幽默,尤其他能完整背诵自己的作品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篇章,其情怀之率真,时时让人击节称叹。在提问环节,面对学生关于写作、生活的问题,黄惠波皆耐心回答。他表示,诗人是文学家中的文学家。当一名诗人首先要有纯洁的感情,然后要有宽广的胸怀。“诗歌应该拨人心弦、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也就是要触动人、感动人、惊动人、行动人。”他强调,诗歌或说文学最后都要催人奋进,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由爱与美进入生活与诗歌
近年来,《献给母亲》《摆渡人》等诗歌在网络上热传,好评如潮,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黄惠波这位向来低调且自甘处于文坛“边缘”的诗人。在“秋之恋”黄惠波诗歌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黄惠波的诗歌创作展开解读。该研讨会由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赵松元主持。
研讨会上,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认为,黄惠波的诗歌具有悲悯的特质。但在他的理解中,这种悲悯不是指道德方面的,而是一种伦理的力量。他尤其被《我不在乎宇宙和世界》等诗所感动。“一个诗人应该敞开自我,他的生命应该跟别人的生命关联在一起,这是一个诗人最重要的东西。有的人谈到悲悯是高高在上的,但那不是同情弱者,有时我觉得当知识分子在文学里面表达道德高地,反而有点苍白。在黄惠波早期的诗歌中,能打动我的就是一种伦理的力量——我的生命跟别人的生命互相关联。”
黄景忠指出,在黄惠波后来的诗歌中,从抒情转向对话,更多体现了诗之思。也就是说,他后来的诗歌已经从前期现实的空间中超越出来,转向跟历史、自然、自我精神对话,又在这样的对话中思考自我的精神存在。“这是一种思考,不是抒情。黄惠波把人和世界相遇的非常复杂的感情、思考用一种诗性的语言凝构成画面情景。”黄景忠认为,黄惠波的诗歌同时存在着现实空间和诗性空间,因为有现实空间,体现了他能够很好地处理现实,承担现实,而又因为有诗性空间,所以他的诗歌具有美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黄惠波的诗歌生命永远是敞开的。”黄景忠说。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录祥称黄惠波写的都是“从心中流出来的诗”,尤其诗中那些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回眸,特别能打动人,引起共鸣。
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赵靖用“正直、善良并富有浓浓的悲悯情怀与意蕴”评价黄惠波其人其诗。她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黄惠波随时随地都能为诗歌独辟一隅,他的精神家园守望的就是一份他骨子里对诗的热爱与虔诚。”
深圳市龙岗区文联主席张奇也高度肯定了黄惠波的诗歌创作成就。在文学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肖楠看来,黄惠波的诗歌是光明诗歌,其意义在于将浩荡气魄与个性诗意相融合,要构建诗意高贵和生命大气。他的诗歌的价值不简单在于体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价值,也不简单在于反映了一时现实,而在于最终对生活美好有引导力量。
“由爱与美进入生活与诗歌,黄惠波的诗歌构建了与现实直接融合的诗意之美,在与现实贴得很近的零距离中,诗歌把所经历的生活演化为一种更高的理想主义生存,由此产生了直觉性意象以及相关的意象化现实,产生了美学化生命直觉和美学化诗歌性情,由性情风骨所产生的诗意情趣使诗歌流荡性情特色的生存气概与诗意气概,这种风格性气概与普遍生活精神、与黄惠波自己的生活精神融合在一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