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情况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习惯了有“气象服务”的陪伴,但是,也有部分人对气象局的了解不多。12月20日,市气象局走进“行风热线”直播室,围绕“科学防灾减灾,优化气象服务”的主题,就汛期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防雷减灾管理等问题,与听众线上聊“天”,“零距离”互动,使百姓更多地走进气象、了解气象、支持气象。
记者潘彬彬
强化“三个体系”建设,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
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切切实实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更是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的?
对此,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气象是防灾减灾的前端,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强化“三个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响应”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优化完善政府防灾减灾组织指挥体系,成立了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定期修订《揭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急、三防、气象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联动机制;二是构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发布系统,权威发布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疫情防控、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社会主动响应体系,年颁布实施《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气象预警信号生效后的部门联动职责和社会响应机制,建立了台风暴雨停课机制,恶劣天气停工机制写入劳动合同标准版本。
“广东省首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构建,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把气象预报预警送达广大人民群众和防灾减灾责任人。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发布体系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相互衔接、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建成了由气象部门运行维护的多部门共享共用一体化发布系统,自建了手机信息、微博、
目前,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4个,职责主要就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等三类预警信息,指导公众应急避险、降低损失。
多种原因导致天气预报偶有不准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气象话题,也是防灾减灾中的关键。那么,目前我市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处于什么水平?天气预报偶尔不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对此,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业务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信息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得到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90%左右,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降至70公里左右,暴雨预警的准确率提升至72%左右、预警的提前量达到60分钟以上。
对于“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会不准”这个问题,该负责人认为有多个原因,首先,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从科学规律来讲,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永远准确,天气预报也是这样。其次,人类还不能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机理,大气运动非常复杂多变,人类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再次,目前的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虽然气象探测已经发展成为地基、天基、空基的立体观测系统,但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来说,有时还是会监测不到,就像是用一张大网来捞小鱼,小鱼容易漏掉。最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地模拟,所以必然存在误差,同时,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也会有差异。因为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是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对外发布的,需要预报员根据本地的实况进行订正预报,此时预报员的经验和水平,将影响到预报结论的确定。
“虽然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工作者一直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持续地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该负责人如是说。
开展地面人工降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
自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干旱,但是在
对此,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工增雨作业前,气象部门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提醒公众,然后等待有利的作业时机,在特定的作业点,特定的作业方向(人员较少的方向)实施作业,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目前全市总共有作业点7个,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提前24小时向空域管制部门申请,到达作业现场作业前要再次申请,只有等到空中管制部门同意后才能实施作业。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不能彻底解决干旱问题。人工增雨需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并且云中含水量充足,有降水潜质,人工增雨催化剂才能在云中发挥作用,使原本较难下雨的云下雨,已经在下雨的云下更多雨。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降水后,旱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并不可能根本消除。
近年来,全市气象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下,在空域管制部门大力支持下,抓住有利天气条件,适时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年发射火箭弹80多枚,年发射火箭弹50多枚,年以来,作业次数和作业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全市共开展作业72次,成功发射火箭弹枚,同时争取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4架次,有效地缓解了旱情,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来源:揭阳日报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