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寺,一座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梅云镇汤前村紫峰山上的寺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法脉属临济宗。寺内存有碑刻五块,并有一棵年种植的芒果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寺庙门口的“紫峰春晓”石碑。
本文作者在紫峰寺那是年,当时我是广东《汕头都市报》的一名年轻记者。当年3月5日,我和同事许晓东骑着摩托车,从汕头驱车一百多里,赶到了紫峰寺采访。
当时,紫峰寺的住持释耀概,好心收留了15名残疾婴幼儿,请了5个保姆在寺里照顾他们:4男11女,大的8岁,小的不到1岁,年龄都是住持估算的——因为他们是弃婴,身世不明。
释耀概抱着失去双臂的幼儿(摄于年这些婴幼儿,或因为身有残疾,或因为不是男孩,被重男轻女的亲生父母抛弃。他们的名字,都是释耀概住持取的。先天失明的,叫“如眼”;双耳失聪的,叫“如声”;爱美的,叫“如丽”;不爱说话的,叫“如静”……
这些弃婴的父母,都是趁着月黑风高之际,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丢弃在紫峰寺门口。因为弃婴的父母知道,紫峰寺乃佛门净地,僧人讲究慈悲为怀,不会看着婴儿死去的。
贴在紫峰寺门口的通告清早僧人打开寺门,看到弃婴,就会报告住持。也有的弃婴,抛弃在寺院门口后,或是饥饿,或是寒冷,或是病痛,在半夜里发出凄厉的哭叫声,被寺里僧人听到后,就会出来救治。
中间是双目失明的“如眼”我还清楚地记得,采访的那天,我在寺院里,给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唱《娃哈哈》《卖报歌》,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从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哪怕是一个陌生的临时老师,都能够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快乐。
在和孩子们玩耍的过程中,我随手抱起了两个孩子,左手抱的是如丽,右手抱的是如静。其时,我的同事许晓东咔嚓一声,拍下了那永恒的瞬间。如丽是当时紫峰寺年龄最大的弃婴,当年8岁,算来她今年(年)已经32岁了!
本文作者抱着如丽和如静孩子们开心的笑容,让我终生难忘!
夜幕时分,离开紫峰寺的时候,孩子们抱住我的腿,哭着不让我走。那一幕,至今刺痛着我的心……
年3月28日的《汕头都市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刊登了我和许晓东采写的特别报道《爱心涌动紫峰寺》。
爱心涌动紫峰寺24年过去了,每每想到紫峰寺,我依旧心潮难平。我想念那些残疾的孩子,怀念好心的住持,回味那短暂的三个小时在紫峰寺里的时光。
紫峰寺,已经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我是灵灵看世界,向美向善,求真求实。我心向佛,欢迎交流。
#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