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州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五四战略”为统领,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务实举措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抓经济运行、抓项目投资、抓改革开放、抓营商环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增速列全省第二位,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70.5%和24.9%,分别拉动GDP增长0.3、5.4和1.9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
全州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99亿元,增长5.6%,增速列全省首位,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9.29亿元,增长6.3%,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25个百分点;林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0.5%,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02个百分点;牧业增加值16.87亿元,增长5.4%,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31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0.04亿元,下降28.1%,影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下降0.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0.49亿元,增长2.6%,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03个百分点。农牧业运行主要特点为:
1.粮油面积产量齐增长。油料作物面积5.06万亩,增长13.3%,产量0.75万吨,增长7.4%。
2.药材品种呈现多样化。全年药材种植面积49.26万亩,除枸杞、*参、*芪、当归等常种品种外,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包都兰县巴隆科尔牧业村2.5万亩天然草场,种植肉苁蓉1.5万亩,0.24万亩见产量,实现产值万元,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7个百分点,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亮点。
3.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草食畜产仔.57万头(只),育活仔畜.84万头(只),育活率达93.23%。年末草食畜存栏达.25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多存栏10.71万头(只),其中能繁母畜存栏.15万头(只),母畜比例达59.31%。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牛羊出栏不断增加,出栏达.48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多出栏25.1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6万吨,增长8.7%;奶类产量1.27万吨,增长11.4%;毛绒产量0.38万吨,增长8.6%。
(二)规上工业健康发展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增速列全省第二位,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工业运行主要特点为:
1.中央省属工业增速回升。中央省属工业增速由一季度的1.8%、上半年的3.5%、前三季度的4.5%回升至全年的4.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9.2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92个百分点。
2.州属规上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州属规上工业增速达13.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7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08个百分点。
3.采掘、化工、电力行业拉动作用较大。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5.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73个百分点。
4.小微企业贡献突出。全年小微企业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3%,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7.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保持增长趋势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增速列全省第五位,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运行主要特点为:
1.三大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交运运输、仓储和邮*业增加值增长4.2%,占第三产业的31.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占第三产业的24.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8%,占第三产业的23.1%。
2.电信行业拉动作用明显。营利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达57.1%,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5个百分点;交运运输、仓储和邮*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达23.2%,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4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达15.3%,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各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1个百分点;金融业影响第三产业0.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较好
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增速列全省第五位,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主要特点为:
1.开复工项目较上年增多。全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个数较上年同比增加个,开复工项目较上年增加个。
2.二三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68%;第二产业增长11.3%,占79.97%;第三产业增长24.5%,占19.36%。
3.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9.4%,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49%,拉动全州1.31个百分点。
4.民间投资增长平稳。1-12月,全州民间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5.3%,拉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1.98个百分点。
5.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增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同比增长11.9%,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0.6%,拉动投资增长0.05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9亿元,增长6.4%,增速列全省首位,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主要特点为:
1.批发业拉动作用显著。全年批发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0.19亿元,增长17.2%,占比42.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个百分点;零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0.54亿元,下降2.6%,占比51.4%,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个百分点;住宿业完成零售额2.71亿元,增长5.4%,占比3.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75亿元,增长7.2%,占比3.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
2.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全年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7亿元,增长2.8%,较1-11月提升6.2个百分点。
3.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持续增长。全年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27亿元,增长9.4%,较1-11月提升0.3个百分点。
(六)财*收入降幅收窄,财*支出大幅增长
公共财*预算收入.55亿元,下降11.2%,降幅较1-11月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预算收入49.52亿元,下降9.1%,收窄2.4个百分点;公共财*预算支出.58亿元,增长18.4%,增速较1-11月提升22.2个百分点。
(七)金融存贷比持续上升
全年存贷比达到%,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亿元,下降10.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9亿元,增长9.5%;非金融企业存款96.07亿元,下降23.8%;广义*府存款.67亿元,下降17.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增长7.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1.85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06亿元,增长6.3%。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4%。
(九)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格尔木市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2%,德令哈市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2.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业方面
一是枸杞等特色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支撑力逐年减弱。全年枸杞种植面积49.09万亩,较上年减少2.51万亩,下降4.9%,枸杞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微弱。二是蔬菜产业发展滞缓。蔬菜种植面积2.56万亩,下降7.7%;产量6.41万吨,下降5.2%,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小且增长缓慢。三是生猪补栏困难。受非洲猪瘟影响和全国生猪产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全年生猪存出栏大幅减少,分别下降77%和25.3%,年末生猪仅存栏0.96万头。当前受新冠病*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仔猪调入渠道更少,且价位高,补栏不足问题突出,生猪恢复生产困难,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二)工业方面
一是大中型企业占比居高不下,对规上工业影响较大。年,25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73.7%,拉动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近年来海西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比居高不下,其运行质量直接左右着全州规上工业运行趋势,若大中型企业运行欠佳将直接影响全州规上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企业运行质量下降。规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3亿元,同比下降29.2%;存货.6亿元,增长9.9%,其中产成品54.99亿元,同比增长18.1%;营业收入.89亿元,仅增长0.2%;营业成本.29亿元,增长1.9%,全州亏损企业51户,亏损面达31.3%。三是工业发展动力不足。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万吨钢铁一体化、青海聚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海西泓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新材料建设项目等项目至今未完工。工业经济缺乏足够的新增产能来拉动增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第三产业方面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不足。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看,全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足30%,由于第三产业总量小比重低,对经济增长拉动左右有限,年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三大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9.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5.9个百分点;而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20.6%,仅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一是大项目投资进度缓慢。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本年完成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仅81个,占亿元以上项目的35.1%,其中新能源项目39个,占本年完成投资额在亿元以上项目的48.2%,从整体项目库来看,新能源支撑力度较大,其他大项目投资进度缓慢。二是投资数据统计支撑材料有待加强。11月、12月国家重点核查新能源项目,从查询项目上报支撑材料来看,部分项目对数据来源收集资料重视程度不够、个别企业未按照统计制度估算数值等问题存在,项目单位数据统计工作有待加强。
(五)消费市场方面
一是零售业增速小幅下滑。受限上企业行业界定错误和退库企业保留基数、冬季大部分工地停工等原因,全州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有所放缓。二是餐饮业增速下滑。1-12月,餐饮业营业额增速下降6%,较1-11月回落7个百分点。季节性因素导致餐饮业需求量下降。进入冬季以后,旅游特色吸引力下降,游客和商务活动减少,住宿和餐饮的需求减少,导致餐饮业营业额下滑。
三、意见建议
(一)农业方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州*府出台的各项扶持*策措施,发布枸杞、藜麦系列标准,逐步完善柴达木农畜产品标准体系;依托本州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引进学习*、内蒙等种植肉苁蓉的技术和宝贵经验,加快培育肉苁蓉,在全州范围内鼓励企业、农牧民种植肉苁蓉。二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当前疫情下保证“菜篮子”生产和供应的有关要求,合理安排蔬菜恢复生产,稳定“菜篮子”保障能力。三是出台仔猪调运方面的补助*策同时拓宽调运仔猪渠道,坚决落实仔猪、种猪及冷鲜、冷冻猪肉运输享受“绿色通道”*策;加强生猪生产动态监控,及时掌握生产和市场动态变化情况,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预测。
(二)工业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服务协调力度。及时掌握企业全年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