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心态和拼搏冒险的精神
潮商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濒临大海的潮人,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学会了贩鱼、贩盐等最基本的谋生技能,也在生产中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流动的,具备反抗意识,信奉拼搏冒险精神,崇尚抓住机遇的能力,潮商把这种文化形态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
潮州地处边陲,远离朝廷,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不密切。最初的贸易活动并没取得朝廷赋予的特许权,而是被朝廷锁定为非法的走私贸易,并制定“海禁”*策给予严厉打击。
潮商的诞生与发展,基本处于官府的压制之下,潮商群体极少发生由商向官流动的现象,坚持“在商言商”的纯粹商业人格,使其从未得到过官府的支持与庇护。从这一点来说,与晋商的依附朝廷经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造就潮商自立的人格和开放的心态。潮商在秉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兼容并蓄外来文化,因而商源绵长。《清稗类钞》农商类潮人经商篇载:“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尤不可及者,为商业之冒险进行之精神。其赢而入,一遇眼光所达之点,辄悉投其资于其中,万一失败,尤足自立;一旦胜利,倍蓰其赢,而商业之挥斥乃益。”这是潮商艰辛创业历程的写照。持续创新的精神和变中求胜的理念
海洋赋于潮商顽强的生存能力,也赋予潮商创新的精神品格。潮商信奉诚信为本,商者无域,善用资源,变中求胜的经营理念。潮商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哪里可发展,便奔向哪里;国内市场饱和就向国外发展,在国外接触到了好的项目又带回国内;跨地域、跨国界经营,足迹遍及全球。许多潮商积极拓展经营领域,从传统工商业向金融地产、交通能源、高新技术等行业进*,打破行业与地域界限,组建国际性大集团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竞争能力。当今,潮商已被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活力、最会赚钱的商人群体。团结互助的传统和乐善好施的美德
海洋文化的内涵还包含与风浪搏斗所需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潮商一直固守这一传统:在家乡,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互相接济提携;在外地,又有“天下潮人一家亲”之说。当一个潮人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时,首先想到的是投靠自己最信得过的亲戚,而后者也会义不容辞地接纳他;就是非亲非故,只要是说潮州话的,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援助。上世纪初起,海外潮团组织纷纷成立,潮人以共同的地域单位和共同的方言为纽带联结起来,实行团结互助和自我治理,帮助新来的同乡解决食宿,推荐就业,助贫治病,为其在新环境中提供平安落脚点。正是共同的血缘、地缘联系着海内外潮人,使他们合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团结互助是潮商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潮人重教重宗,深受儒学、佛教滋养,做人要忠厚,要有仁义,要行善积德,才能有好报等理念深入人心,因而潮汕善堂遍布各个角落,乐善好施蔚然成风。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潮商大多热衷各项慈善事业,捐资修桥造路,兴学育才,救灾恤难,不断地回报祖国回报家乡。“文化是土壤,什么样的土壤生长什么样的植物。”不同的区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相应的经济人格——商人的不同理念和行为,并形成独有的商业气质。历史上各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既可能是商帮崛起之利,也可能是商帮衰落之弊。每个区域的文化都有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潮文化孕育了潮商开放、拼搏、创新的精神,支撑着潮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独领风骚。但潮文化也有局限性,例如:家族管理的方式,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合一;偏重贸易,对实业投资和工业生产重视不够。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潮商精神上的羁绊。历史上,晋商的观念保守,不思改革;徽商的“商而优则仕”、“用亲不用乡”;龙游浙商的重农抑商、重仕轻商等等,都注定其历史局限性与内在动力的局限性,也注定其衰落。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商帮,要寻求发展,都必须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不论是哪个区域,要寻求发展,都必须注重文化的潜能,加快实现文化自身转型与升级的步伐,发挥本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剔除本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岁月的流逝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潮商
声明:转载文章纯属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谢谢!海南省潮商文化研究会
传播潮汕文化弘扬潮商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