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惊艳潮汕英歌舞融合现代舞,完美演绎,你
TUhjnbcbe - 2020/12/18 16:40:00

英歌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普宁、潮阳、惠来及福建南部地区的一种群众性广场舞蹈,糅合民间舞蹈、南派武术、戏剧演技等地方艺术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潮汕英歌舞所体现的粗犷豪放、刚健威猛等特色让许多从事舞蹈的艺术家叹为观止,因而也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之美誉,普宁、潮阳也因此获得“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年5月20日潮汕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观赏潮汕英歌舞融合现代舞的完美演绎,感受英歌舞的无限魅力!

潮汕英歌舞由来

潮汕英歌舞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即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英歌舞跟我国古代所进行的春季驱傩仪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有它的历史渊源。

现在,最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秧歌”说,即潮汕英歌舞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来源于中原的秧歌,主要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比较相近,故称“英歌舞”。究其渊源,山东是梁山泊的所在地,故英歌舞则取材于梁山泊好汉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传奇故事。不管是江州劫法场还是攻打大名府,当时的梁山聚义尚未到“名好汉排座次”的程度,而英歌舞者扮成梁山泊众男女好汉人,只能理解为英歌舞是以梁山故事为由头,外现大众英雄观的集体娱乐,而不是学究式的“史学表演”。

英歌舞表演队伍

英歌队伍的人数在一般依各村落男丁而定,都是偶数,至少16人,最多不超过人。一般多为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或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表演分为前棚、后棚。现英歌舞一般指前棚表演,后棚表演已基本略去。表演内容多为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乔装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或是梁山泊英雄好汉乔装劫法场救宋江,现主要是取材于前者。表演队员随着锣鼓声,敲打英歌槌或手鼓,同时不断变换舞姿及队列,组成各种图案,表现不同情绪。前棚表演结束后,就是后棚表演,一般多为戏曲表演及武术表演。

英歌队一般设有两领舞者,分别为红面红须的“头槌”,多装扮为秦明或关胜;黑面黑须的“二槌”,装扮成李逵。另外“舞蛇者”为时迁,主要是协助指挥引舞。有些可能还有“三槌”鲁智深,“四槌”武松。司鼓的扮演者一般为宋江或林冲,这是脸谱最常见的。此外有些英歌队还有举号令旗的公孙胜,这些角色比较固定,也为观众熟悉。其他就不太固定,但一般有顾大嫂、孙二娘、史进、解珍、解宝、杜迁、宋万、孔明、孔亮、李应、邹渊、邹润、刘唐、杨雄、凌振、张顺、燕青、王矮虎、孙新、张青、花荣、杨志、穆弘、雷横、范瑞、柴进、呼延灼等。

潮汕地区英歌舞表演时间

看到上面的图片,你是不是特别想到现场,去欣赏这酷炫的英歌舞?那小编告诉你吧!在潮汕地区,英歌舞的表演时间,一般为潮汕的各种神明出游的时间,一般分布在正月到二月之间,每一年,潮汕各个地区都有举行,百看而不厌,越看越喜欢!

欢迎大家到潮汕地区,来观看这个独特的英歌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艳潮汕英歌舞融合现代舞,完美演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