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溪南木雕
TUhjnbcbe - 2021/1/1 12:11:00
散发型白癜风怎么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8/5770141.html
1墨子说:“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常安,是对建筑实用功能的要求,要求它坚固耐用;求乐,是在实用基础上对它进行适度的装饰,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实,建筑学与艺术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中国古代建筑,一直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以及牌坊、碑碣、华表等。其建筑,也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把雕刻雕在柱子、梁枋之上,把塑制塑饰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而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所以,我国自古代以来,也就有了石雕、雕塑、木雕等雕刻。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讲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则始于对部分构件的装饰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审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融于整体建筑中,与白墙青瓦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建筑外观。同时,木雕的形象与庭园草木、室内陈设家具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中国建筑木雕源于何时,但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的常规做法,可见其历史之久远。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两宋时期,建筑木雕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其实,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距今多年了。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长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一条活泼的游鱼,是一件纯供欣赏的艺术品。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其制作的艰难程度那是可以想象的。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商周时代,出现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盛行漆绘木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是代表作品。汉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动物木雕,如牛、羊、马、狗、猪、鸡、鸭等,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等器物。俑的体态表情生动,有男女侍、人首兽身俑、说唱俑、仪仗俑、武士俑、骑马俑、生肖俑、动物俑、神兽俑、乐俑等。木材易腐烂,流传下来也是非常不易的。2我的木雕技艺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种类纷繁复杂,主要有东阳木雕、东清*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潮汕木雕属于金漆木雕的传承。“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说的是晋代以后出现木偶,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隋代至五代时,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潮汕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昭宗年间任职广州的刘恂,在其《岭表异录》中有关潮州雕刻艺术的记载:“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在中唐时期,粤东潮循二州地方已有牙雕、木雕和瓜果雕的木雕艺术,其中的“油画枹木履”,可说是以后著名的潮州金漆木雕的最早的萌芽。潮汕金漆木雕的正式出现,始于北宋至和元年甲午(),潮州郡守郑伸重做计时器“漏”时已有“指工绳木,卯金涂漆”的记载。《永乐大典》“潮”字卷林汶可《刻漏记》,记载了当年的潮州郡守郑伸,在先一年莅任修好城垣之后,第二年鉴于州城计时用的木制漏滴“岁久水蚀椌腐”,“乃议新刻漏”,有人献议说,临汀郡的莲花漏“最为精密”。郑伸“乃择牙校就汀受法,指工绳木,丱金涂漆。历四旬,凡总六十事件,而漏刻成。”丱,音掼,原指儿童束发成两角之乳,这里引申为装饰之义。丱金涂漆,指的正是在木刻构件完成之后饰金涂漆,可说是潮汕最早的金漆木雕。其实,潮汕木雕始于北宋至和元年甲午,距今不到年,个人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毕竟,潮汕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繁衍,南澳象山文化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距今已有近年历史了,普宁虎头埔窑群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也有多年的历史。潮汕是春秋战国时期隶属百越地,是古粤东、闽南的区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发祥地,史载也有余年了。而潮汕木雕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其建筑装饰雕刻的杉木、家具器物雕饰的樟木都有木雕的存在,在最早的潮汕祠堂、神庙、民间等,历史的先人早已将潮汕木雕融合于建筑学了。潮汕金漆木雕,起源较早,形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皇家、庙宇建筑装饰艺术,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在唐开元年间,唐代建造的潮洲开元寺的半拱即用金漆木雕装饰。南宋乾道元年(),《永乐大典》“潮”宇,卷陈余庆《重修州学记》:“其徒之居,金碧照耀,争务壮丽。”佛门寺庙便有“金碧照耀,争务壮丽”,那是金漆木雕在内的建筑装饰。到了明代,潮洲人重修开元寺时,建筑物上大量采用金木雕和神龛木雕,此外其禅门、窗棂刻人物花果、飞禽等,随处可见,技艺精湛,木雕“千佛塔”堪称神品。所以更恰切的说,潮汕木雕始兴于唐,发展于宋明,盛行于清了。因为,在潮州开元寺内,便挂有唐代木鱼的记载。潮汕木雕历史悠久,在明清两代就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仍流传至今,得以发扬光大。3清代中后期,潮汕木雕至了鼎盛时间,潮州府所属各邑陆续兴建许多高墙大屋,庙宇相堂遍布潮汕各地,栋梁牌匾、门窗家具,尽如雕饰,风格纤细富丽,题材多为戏曲人物和花鸟虫鱼。乾隆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在清代的前中期建造许多祠堂寺庙,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如揭阳古溪大宗祠、揭西钱坑鸣鸾公祠、揭西棉湖永昌古庙等的梁架木雕装饰、神龛、屏风装饰,已经综合运用沉雕、浮雕、圆雕、通雕等形式和技法表现复杂的内容。到清代末期的光绪年间,为今代驰名于世的多层镂通的木雕龙虾蟹篓的罕世精品奠下基础的半片蟹篓面世了,它是被誉为“木雕状元”的*开贤的创作,潮州城南堤外青龙古庙梁架装饰半边蟹篓。同一时期兴建于汕头的大峰祖师庙(存心善堂),梁架上的木雕蟹篓也是他的创作。晚清金漆木雕精品,当数潮安彩塘金沙乡的资*第、潮州义安路铁巷的已略*公祠。已略*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其正厅门楣、主座、头进屋架,满饰剔透玲*的金漆木雕,题材有狮、龙、凤等祥瑞动物,又有历史故事,如“铜雀台”“涨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斗拱刻成飞凤,似将屋梁举起腾空而去,雀替刻成连枝花卉透雕。千姿百态,既美化整体,又起了穿插勾连撑架的建筑功能。横梁上施以金漆画。整座梁架成为一件层次丰富、金碧辉煌的大型式艺品。而村村竞建祠堂、书斋以及庙宇的结果,又使潮汕处处都有建筑艺术之乡。民国三十三年()《广东年鉴》载:“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富贵之家,住屋必有家庙及书斋。”兴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历十四年始完成的海阳县金砂乡(今属潮安县彩塘镇)丛熙公祠和建于光绪年间的潮州城己略*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致,手法的多种多样,可谓是潮汕地区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大雕大师*开贤是揭阳榕城人,他与林西科、谢国强同是清末民国初年潮汕地区著名木雕艺人。*开贤与谢国强等人合作制作的揭西棉湖凤湖祠堂的木雕“七贤上京”等作品,人物生动,栩栩如生,牡丹多层镂面,玲珑剔透,俱称精品。他们都是当时潮汕地区木雕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使潮州木雕艺术走向完美境界。4潮汕木雕有着悠久历史和完整体系,材质基本以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富贵华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以精湛工艺制作,丰富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与东阳木雕并誉于世,流行于潮州、汕头、潮阳、揭阳、揭西、普宁、陆丰、大埔、五华、兴宁、梅县等县市和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金漆木雕是由粗犷的建筑木雕发展而为精细的日用木雕,如挂屏、座屏、神龛、茶柜、香柜、案桌、屏风等。其中尤以黑地金漆神龛最为精巧。大约在三寸高的龛门窗格上就能刻出十多个故事人物,如果是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图案花纹、背景还衬上通雕景物,可以说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细绝伦的技艺了。潮州金漆木雕以花、乌、鱼、虫、蟹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写实形似。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普宁木雕在潮汕木雕方面,有着领先的艺术水平和独特风格,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礼仪性器物,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匠师和名作坊,其中以溪南木雕最为出名。普宁市梅塘镇溪南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普宁著名的木雕之乡。溪南木雕同样也以祠堂、民居建筑、神像、家具和祭祀器具等为主要雕刻对象,师承于潮汕著名木雕艺人谢国强一脉,其木雕名匠的开创者周理发,与*开贤、萧对、张愚、张鉴轩等成为一代的佼佼者。周理发在清朝年代(年)开始学潮汕木雕的,至今已有年的历史,为潮州木雕厂创办人,后出师潮州府城,自立门户,招工、授徒,开场操业,足迹遍布潮州、澄海、饶平、丰顺等地,所做祠庙木雕数百处,影响甚广。木雕大师周理发培养的弟弟、子侄、乡亲、学徒有三十多人,且其后代一直也在不懈传承与创新,后来皆成为木雕名匠。作为一代名师,木雕巨匠周理发以策马挥戈、携鸬打渔蓑翁、峻岭栈道古桥和飞檐宫阙等见长,作品深具神韵。自清朝之后,从中华民国至解放初期,由于社会的动荡等因素,潮汕木雕处于低迷、停滞时期,但是木雕巨匠心中始终留存着一盏明灯,即便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潮汕大地,为避战乱,返回故里,重操故业,先后在普宁及周边也创作了几十座祠庙的木雕。他带领着徒弟及家人,为推动保护潮汕木雕艺术的的繁荣做出贡献,而今陈列于流沙红宫的“满堂红”,即便经历世事变迁,依然焕发着时代的光辉,给人们带来某种精神的希翼。周理发先生为潮汕、普宁,以及溪南的木雕事业,开创了先基,奠定了基础,也为潮汕木雕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地方的木雕艺术,在潮汕大地的祠堂、宗祠、神庙、民居、展馆、收藏界等,例如综合运用了线刻、浮雕、通雕、圆雕、髹漆贴金,描金漆画等多种装饰工艺的祠堂神龛,祠堂檐下悬挂一对雕刻有花卉人物的镂空木雕花篮,祠堂大厅的上的“三(木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梁架的圆通雕木瓜上的狮子、人物花鸟木雕,拜亭梁架装饰有花瓶、狮座、人物故事等内容金漆木雕,檐廊上两边梁架各装一对“树头狮”“竹头象”木雕,潮汕民间“四点金”“百鸟朝凤”等民间大厅摆的厅祀等,留下了很多的珍贵的木雕文化遗产,随着年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一代一代的保留下来,而变得更为弥贵。5木雕巨匠周理发的子侄后辈中,对其木雕技艺传承最有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三儿子周遇宝,也进一步的将他的木雕技艺发扬光大。潮汕木雕名匠周遇宝(—),在木雕行内是大名鼎鼎的,师从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维怀(—),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陈炎坤等许多木雕名师艺人的师傅,为潮汕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尽心竭力。周遇宝13岁传承了父亲周理发的木雕技艺,秉承父业,勤奋劳作,技艺高超,且艺术风格等较之父亲周理发有更大的超越和创新。父亲对木雕艺术的执着和成就,自小激起了周遇宝先生对木雕的心驰神往。这个额头饱满生性聪慧的少年,一双深邃尖锐的眼睛,似乎天生为木雕而生。他拿起了凿刀和木槌,也执笔绘画图纸,开始了对木雕整个流程的学习。观千剑而后识器,处于木雕艺术鼎盛时期的他有幸与前辈等共同参与无数的木雕创作,得到他们的悉心指点,他的进步神速。而父辈们创造出来的深浅浮雕,通雕等表现手法经他的感悟而得到化用,对剔透、镂空、多层次技法的熟练程度使其在狮子,花鸟虫兽等有独到的造诣,当然他对木雕艺术的掌握是全方位的,潮汕人熟悉的潮剧戏曲、章回体小说的故事题材同样为他所喜爱。早在解放初期的普宁县工艺美术厂时,周遇宝便负责创作和雕刻现代题材工艺品年广东省建立农林展览馆时,他被调往广州创作农业生产题材挂屏,创作木雕工艺品。年省*府为美化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他又与张鉴轩、陈舜羌、林行能、李水棕等12位艺人被调至广州创作人物、花鸟挂屏,是《农民运动讲习所》木雕大屏风的主创人员之一。年汕头市为发展木雕出口生产,到普宁、潮阳县等地发掘技艺人才,年底周遇宝先生与其他人一起被调到汕头市工艺美术厂木雕车间工作,承担创作出口样品,培养学徒等重任。年在汕头市木雕厂退休后,他回原普宁县老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周遇宝的金漆木雕作品自成一格,求索者如恒河沙数。如《心向太阳》、《东风徐来》、《乡村牧童》等,散见于普宁的梅塘、里湖、石牌、梅林,潮阳的陈店、司马浦,揭西的金和、凤江、棉湖等乡村,声名鹊起。周遇宝在创作金漆木雕作品过程中,经过精心设计的图案一旦形成,就讲究“金雕玉琢”“铁笔银钩”。其一刀一凿,线条流畅,水银泻地,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其造型构思,乡情浓郁,泥土芳香,紧贴生活,紧贴民生,为乡人所喜闻乐道;其木雕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或笑或颦,或憨或黠,或安或燥,各得其所;其入漆,博采众长,造诣最高,用油精到,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淡雅清新;其整体,率真闲适,风华自足。年创作的《幸福院》摆件,被“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收藏,《狩猎》《樊梨花拜帅》《*民同心抗台风》等均是周遇宝代表作,目前广东省博物馆之潮州木雕馆仍留存着有关他的作品。周遇宝先生的古代人物题材《樊梨花拜帅》,是年汕头木雕厂正式成立后制作的,以樟木为原料,髹漆贴金,取材于传奇小说《薛丁山征西》中的“樊梨花拜帅”,是典型的潮汕通雕。通雕也叫镂空雕,是木雕界中最难的雕刻,没有深厚的雕刻技艺,那是很通雕出上等的作品的。况且,该木雕画面分上、中、下三径,23个人物、6匹战马以及城墙、亭台、岩石、树木都统一在“S”形的径路上。人物表情不一,动静相宜,除中间的大殿完整利于塑造女主角的形象外,其余分布左右的四个亭台和城墙仅露出一半,具浓郁的舞台效果。上径正中的征西大元帅樊梨花凤冠上雉尾高扬,一身戎装,身佩宝剑,手执令旗,英姿飒爽;*师、兵士、文官随伺后面左右两侧,众将披盔挂甲,舞双锤、提长枪,斗志昂扬;中、下径描述两*厮杀的场面,将士们擂鼓、挥旗,神形各异,生动逼真;六匹动态各异的战马驮着勇武善战的将士激烈撕杀。长枪、双鞭、双锏、大刀等兵器与人马交叉咬合,共同构成紧张的战争场面,似乎隐约可闻十面埋伏的惨烈厮杀。作品构图严谨、紧凑,满而不杂;人物神形毕肖,刻划细腻,通、浮、沉雕技法融为一体,艺术感染力强。仿佛看着木雕,就可以看到人物的晃动,兵器与人马的厮杀声音,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重现于人们的眼前……6木雕巨匠周遇宝先生,有四个儿子:周光乐、周天惠、周天鸿和周天思,这四个儿子都学习木雕,他们和父亲周遇宝及叔、伯等人多次参与过周边不少祠堂的木雕创作,而真正继承周遇宝衣钵的是周天惠、周天鸿。周天惠和周天鸿承继了前辈的刀法神韵,又保留着独特的风格,有较高的造诣。周天惠是年汕头木雕厂首批学员,得父亲周遇宝真传,善于探索研究,先后参与了《清明上河图》及《红楼梦》《大观园》的珍贵文化遗产作口的创作,在潮汕各地的祠堂也留下不少精湛之作。如今他虽已封刀,但放置于普宁市溪南古村落,由他凿柸,妻子赖卓君细刻的作品素木雕半畔花篮《花繁似锦》。周遇宝的三子周天鸿,秉性仁厚,仁慈、善良、温和、博爱,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的变故撑起整个家庭,同时也和妻子周艳平继承祖业,共同留下许多力作,最有名的是果陇鸡笼山村爱国侨领庄世平先生家族的祖祠木雕等。在周天鸿、周艳平夫妇的悉心教导下,他们的儿子周松茂,继承了传统木雕技艺,并在传统中创新,让木雕这一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发扬。作为周理发木雕第四代传人,周松茂木雕技艺授自第三代木雕传承人父亲周天鸿、周艳平真传,被认定中华非遗中国传统艺术传承潮汕木雕优秀传人,国家非文化遗产潮汕木雕传承人、潮汕木雕工艺大师、中华国际易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其善于雕刻狮子、螃蟹等木雕作品,近三十年来业余时间雕刻出无数的木雕作品,并屡获大奖,也在香港、澳门、马来西亚、上海、广州、深圳、潮汕等展览,深受专家、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也被馆藏及社会收藏家收藏,为传承与发扬木雕艺术不懈努力。“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溪南木雕向以精雕细刻著称,在其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拟好图稿,即做好设计,然后根据雕刻对象的实际需要选好木材,其工艺流程大体要经过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还要绘上金漆画,髹漆贴金和金漆画工艺是其突出特点,金漆画写意、工精细,由较高水平的工匠制作。其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锯通雕、通雕、圆雕,以及多层次镂通等。同时,讲究因材施艺,对内容庞杂丰富的作品,构图上多采用“之”字形排径,径路清晰,层次分明,使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内容。如对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处理众多的人物、景物时,通过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动与静、远与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人物或出没于山峦曲径,或穿插在亭台楼阁,或行走在舟桥木石,或活跃在厅堂庭院之间,统一协调,饱满繁复,气氛热闹,但互相掩映,不露痕迹。对处于动态的物象的细微之处也绝不含糊和马虎,人物的发丝、须眉、衣纹和面部表情,士兵手持的刀枪剑戟、身上的冠袍盔甲,战马的缰绳,禽、兽的飞、走形态,鱼虾蟹的游弋攀爬姿势等都被细腻地刻划了出来。对花鸟虫鱼、图案花纹等细部刻划则达到勾勒工细、毫发毕现、形态毕肖的艺术效果。在完成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各种工艺形式都是那样的精细,作品又是那样的精巧,髹漆贴金作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贴金木雕再配以金漆画、金漆字,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上更显华贵庄重,从而形成了细腻、精致、纤巧、瑰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可谓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广东省博物馆之潮州木雕馆,已经影响着海内外的木雕产业,也十分闻名,其宗旨意义,是更好的保护、传承、发挥着潮汕木雕艺术,同时也发扬着潮汕的民间的传统文化。溪南木雕,在木雕大师周理发、周遇宝、周光乐、周天惠、周天鸿、周天思、周松茂、周天伦、周天惠、周天思、周锦辉、陈炎坤、周常平、李小凤等人的传承与创新之下,其作品已获国家、省、市等收藏,也广泛的散落于潮汕民间,其精湛技艺已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是潮汕木雕的一朵绽放着异彩奇葩。作为一种智力和体力的打拼的溪南木雕事业,从酝酿构思设计,至划出一条钢线将樟木锯成中空,这不仅仅需要的是力气,还有智慧。常常的,锯木料就会把木雕人累得精疲力尽,随后雕凿、批、磨、上漆,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漫长的生命历程,费力、费心、费时,随了要有精巧的心思、不懈的耐力,还需要一种不屈不挠、耐得起寂寞的静心……故此,在发掘、培养学徒、保护木雕技艺、发扬木雕民间文化,在传承、保护、创新、发扬之中,更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发扬的潮汕的民间木雕艺术,进一步推进潮汕的传统文化保护。

写于普宁

声明:本文为“啦啦啦文字坊”

1
查看完整版本: 溪南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