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委严格按照评奖程序和办法进行评选,共评出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入围决赛作品62个。巴中市川剧小戏《巴山小店》、灯戏小戏《李扯火致富》、灯戏小戏《打三朝》、方言小品《巴适生活》入围。
据悉,四川省戏剧小品(小戏)比赛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举办市州共同举办,每两年一届。此次比赛共有18个市州、7个高等院校和省级艺术院团的62个剧目进入决赛,决赛将于9月2日至6日在内江市举行。
《巴山小店》讲述晏阳初乡村情怀大巴山下,巴河岸边。大榕树下用茅草棚搭成的简易“巴山小店”。小木桌两张,小板凳数条……这是《巴山小店》开始的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巴山高,巴河长,巴河流水通长江……”具有巴中特色的唱词如同巴河流淌,将巴中人晏阳初的故事娓娓道来。《巴山小店》由巴州区川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表演,以川剧的形式讲述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事迹。
▲晏阳初
晏阳初(年10月26日-年1月17日),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纪录片:《先生晏阳初:到民间去》
年,晏阳初离家乘船经重庆、上海赴美国上大学途中,在巴河岸边的巴山小店中遇到因不识字被富豪欺骗而投河的农妇;细细倾听因家贫无助的老农、因家有伤残多病的妻母却无钱医治的背二哥们的心声。
一句句唱词、一段段对话,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的“愚、穷、弱、私”的种种情况。对此晏阳初心中十分震撼和感慨,立志学成归来后,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
多少人,终日操劳难温饱,多少人,伤残难治医无钱。多少人,受尽欺凌家离散,多少人,朝不保夕空怨天。多少人,目不识丁受欺骗,多少人,死不瞑目丧路边。乡村凋敝无人管,农人苦难有谁怜。
中国的贫困,晏阳初深深铭记于心。为了学有所成,他先后在国内的西学堂和美国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由于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晏阳初决定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
▲晏阳初与各国乡村运动领袖
年,晏阳初满怀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回国。当时,大小*阀攻伐不已,民生困苦,各种关于革命的理论蓬勃兴起,对于晏阳初的教育理念,很少有人感兴趣。晏阳初抱定素志,从零开始,筚路蓝缕,认真着手去做。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平教会设立了乡村教育部,经历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
▲平民学校
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逐渐形成了乡村改造的整体思路,他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于是,一场“除文盲、做新民”的运动全面展开。他们通过社会实践,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
“这部戏简单明了,唱腔优美,其事迹内容与当前脱贫攻坚事业密切相关,而且晏阳初是我们巴中人,希望这部戏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扶贫热情,全心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像晏阳初先生一样致力于乡村事业发展。”巴州区川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说。
点一点,一键回顾往期精彩
?超燃!征兵大片来啦!
?巴州区用活增减挂钩*策:拆旧复垦激活“沉睡的资源”
?全国“最美奋斗者”投票开启!快来为巴中王瑛打Call!
主管:中共巴中市巴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巴中市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综合巴中日报、市文广旅局
编辑:冯丹审核:王刚
复核:李雷终审:杜渊
我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