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锦绣文章家乡小戏ldquo乱弹
TUhjnbcbe - 2021/2/18 1:23:00
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687575.html

有梦就去追,我们在路上!追梦文学社,邀您一起做追梦人——这里是一个为普通文学爱好者提供的,展现文学才能、实现文学梦想的平台。只要您喜欢写作,只要您的作品是原创首发、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这里就会有属于您的一片天地。来吧!我们在这里等您来稿,一起描绘精彩的人生!投稿5/qingfengxiazi

提起家乡的戏剧,免不了想起我们忠信寨的“乱弹”,忠信寨的“乱弹”在我们这一带是比较有名的。“乱弹”是地方剧种,以其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著称。

“乱弹”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平乡县东马延村艺人谭文玉走南闯北,学得一身的唱功和技巧,在借鉴于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东马延“乱弹”的雏形。清道光年间,我们这一带的“乱弹”在民间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在临清、夏津、聊城一带,西支在临西、威县、馆陶一带。

我们忠信寨的“乱弹”源于我们村艺人杨荣祖,由杨荣祖引荐曹庄其岳父到忠信寨任教。因我们村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一帮勤学苦练的年青人,很快掌握了唱腔及动作要领,不久成立了忠信寨“乱弹”民间艺术团。

艺术团虽然人员有限,但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生即老生和武生,老生以我村艺人徐庆福演得最棒,武生以我村艺人王德凡功夫最深,为了练好基本功,摔伤成了家常便饭;旦即老旦和花旦,老旦即老太太,花旦即姑娘或年青小媳妇,老旦我村艺人刘金明演得逼真,花旦我村艺人李兴荣演得最好;净即花脸,我村艺人刘玉成演技最过关;末同生行当一样,我村艺人刘玉廷演的酒保活灵活现;丑即小丑,是最难演的,也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我村艺人张怀善演得最棒。杨荣祖任艺术团团长兼乐师,擅长吹唢呐。

每年腊月二十刚过,我们村的“乱弹”艺术团和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找地方,搭戏台,弄道具,画服装,一片忙碌景象,好不热闹。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并不富裕,很多村都没通电,看小戏就成了人们最大的消遣和乐趣,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聚集在我们忠信寨大队部的小院里,我们村的村民主动给外村的老年人搬来自家凳子、椅子,有时外村的孩子们口渴了、饿了,我们村村民免费提供干粮和热水,这就是我们村的村风——善良、乐于助人。做小买卖的也蜂涌而至,卖小吃的,卖吹糖的,卖小孩玩具的……应有尽有,像赶大集一样热闹。人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交流。

那时候我们一帮孩子做梦都盼着放年假,看年戏成了我们六七十年代的这帮孩子们的一大乐趣。晚上锣鼓一响,我拿着自制的手电筒——茶缸里点上蜡——照明,欢快的进入戏场,我们孩子们看戏为次,玩是真的,向父母要上几毛钱,吹糖、大米花就成了我们的美食。耳熟目睹“乱弹”在我们这帮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高平关》、《李闯王进北京》等戏在我心中印象最深。每次看戏回到家,我们都能给父母唱上一段,幼稚的童声,滑稽的动作,引来大人们的阵阵掌声,农家小院的上空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慢慢地富裕起来,村村都通上了电,看电视成为了各家的主题,《霍元甲》、《陈真》、《八仙过海》等电视剧深得大家喜爱,我们的家乡小戏——“乱弹”,就这样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的“乱弹”艺人们,也由奶油小生变成了耄耋老人,相继离世。

现在忠信寨的“乱弹”濒临灭绝,但忠信寨勤奋好学、淳朴善良的村风,依然在我们村一代又一代的人中传承和弘扬。

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恰同学少年,本名李宗盛,夏津县新盛店镇忠信寨村人,曾在多家平台发表三十多篇文学作品。

审核:太阳雨/编辑整理:追风鸟

我们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我们的文学作品源于真实的生活,字里行间都描绘着人生的精彩!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学作品,请为我们的作者点赞,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写出更多更好文学作品的动力!谢谢!

★★作品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社,予以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绣文章家乡小戏ldquo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