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风景区梅花指数白梅:★★☆红梅:★腊梅:★★★★
鼠年的钟声还没敲响
喜讯接踵而至
这不好消息又来啦!
余杭区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下面就跟着小余来看看
余杭的曲艺之乡路上
都做了些什么
余杭曲艺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不少市民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每到夏季纳凉,在许多地方更是成了“故事会”。上世纪七十年代,余杭范围内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故事创作和宣讲活动,被誉为“乡乡盛开故事花”。年起,由余杭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余杭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分别承办的“美丽洲大舞台”和“美丽洲故事会”两大品牌,成为助推全区曲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满足观众对曲艺的热爱,给更多的曲艺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平台,每年在“美丽洲”大舞台中,特设“曲艺专场”10场。每当专场演出时,总是受到热烈追捧,观众爆满,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而“美丽洲”故事会则已成为众人皆知的曲艺品牌活动,以余杭人写、余杭人讲、余杭人听的形式,持续开展六年,共举办少儿故事、民间故事、方言故事等期,创作各类新故事百余个,培养老中青少优秀故事员余名,有力传承并创新了本土曲艺文化。
年起,余杭将故事与廉*文化结合起来,尝试用故事形式宣传反腐倡廉为民的崇廉理念,创办了首届中国(浙江)廉*故事大赛。以后每三年一届,至年连续承办了五届全国廉*故事大赛,有力推动了故事在余杭生根开花结果。
年起,在充分运用廉*故事大赛成果的基础上,余杭再推出廉*小品比赛,作品大多由公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并举办廉*小品巡演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廉*文化的洗礼。年至今,每年邀请翁仁康曲艺专家团队来余杭开展巡演活动6至10场。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举办故事、莲花落等曲艺专场进学校、送企业、到山区进行惠民演出50余场次。
余杭喜欢曲艺的朋友对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都不陌生。为丰富基层文化,大力发展曲艺事业,余杭积极承办全国性曲艺赛事。
区文广新局荣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特殊贡献奖
年、年、年,余杭先后成功承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鼓曲唱曲(南方片)分赛区的比赛和颁奖晚会,被授予中国曲艺“牡丹奖”分赛区突出贡献单位。
承办高规格曲艺赛事,不仅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丰富余杭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余杭的文化品位,有力推动了地方曲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三届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高手和精湛的曲艺作品也直让余杭观众大呼过瘾,姜昆、刘兰芳、*宏、翁仁康、郭达、李金斗、孙涛、牛群、周炜等观众喜爱的名家大腕更让余杭观众大饱眼福,每届赛事还选出一些优秀作品与多位曲艺名家共同组成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基层演出,深入余杭偏远乡镇,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惠民演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余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繁荣本土文艺创作,精心打造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曲艺精品。小品《汇报咏叹调》
小品《汇报咏叹调》成为进入央视春节晚会的第一个南方小品,小品《猫鼠新传》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奖。
小品《这就是爱》
小品《这就是爱》捧回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故事《看一眼一百万》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围绕“杭州摊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狠抓传承与创新,持续不断推出新作,屡获大奖。
年,杭摊《西湖春秋》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年,杭摊《青凤收徒》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年,杭摊《美丽的眼睛》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年,杭摊《美丽的红马甲》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年,杭摊《夏母训子》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余杭小百花越剧《光明吟》
年5月15日晚,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创演的越剧大戏《光明吟》在杭州大剧院上演,通过讲述一个杭摊艺人的母爱故事,再现了“杭州摊簧”的独特韵味。
曲艺要传承与创新,就必须重视培养优秀曲艺人才,建立曲艺人才队伍。对此,余杭一直在行动,经过几年的培育,文化馆曲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传承余杭曲艺项目的中坚力量,许晓明、冯小娟、朱丽君、费凡等通过拜师学艺、一对一帮教、举办个人专场等形式,成为余杭原创优秀作品的主要骨干。正是曲艺,造就了许多本土明星。区一级团队“塘栖故事沙龙”、乔司街道宣讲团、美丽洲故事团队等曲艺团队成为传承余杭曲艺的民间力量,用正能量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让曲艺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余杭十分重视传承基地的建设,通过进校园、进团队、进场馆、进景区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传承基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挖掘优秀苗子,促进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年余杭区文化馆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摊簧)唯一的传承基地,出作品,出人才,打造了余杭曲艺品牌;
年塘栖镇曲艺基地“塘栖书场”成为浙江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是当地百姓听故事、听评书、接受传统教育的一处文化娱乐场所;
年余杭区图书馆依托“美丽洲故事会”成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命名的“故事创作实验基地”,每年15场故事会,深入镇街村社,扩大了故事的影响力;
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曲艺传承从娃娃抓起,“浙江省故事新苗培训基地”落户仁和街道云会小学,学校通过故事节、故事会、班会故事等形式,选拔讲故事苗子,成立“乡音故事社团”,在省市区各类舞台上亮相,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讲故事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年在推进文旅融合进程中,余杭创新性的引入浙江省曲艺家协会艺术创作基地落户著名的“超山名胜风景区”,拓展了曲艺的创作与表演空间,成为共同推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文旅融合的又一样本。
一树曲艺繁花盛,
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将牢记文艺为祖国放歌,
为人民抒情,为百姓说唱的宗旨,
乘着创建的东风,
积极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活动品牌,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繁荣基层公共文化,
努力开创余杭曲艺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由余杭文旅整理编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快点个“好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点个可爱的花花吧~
为余杭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