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民风民俗原来这就是潮汕地区的ldquo
TUhjnbcbe - 2021/3/17 20:45:00

作为一个地道的潮汕人,每到元宵前后总会有外地朋友问我有关潮汕地区“营老爷”和英歌舞的相关习俗,他们对潮汕的这些有着神秘色彩的习俗充满了好奇。那么,究竟什么是潮汕地区的“营老爷”呢?有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汕英歌舞又是一种怎样的民俗活动?为了给朋友们揭开心中疑惑,今天小编就以潮汕乡村为主,跟大家谈谈潮汕地区“营老爷”和英歌舞。

其实在潮汕地区,所谓的“营老爷”也称“迎老爷”、“游神”,是指在特定的节庆中,人们会用专制轿子作为扛台,将全村供奉的“老爷”抬着沿自己村子的主要路道进行巡游,从而祈求新的一年全村平安富贵,大吉大利的一种民间习俗活动,而这种活动早在古代时候就存在了。

很多朋友会问,什么是“老爷”?他跟我们旧社会叫的“老爷”是一样的吗?在潮汕地区,“老爷”其实是一种地方统称,“老爷”涵盖了各类神明,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妈祖、宋大峰祖师等,因为在潮汕这片敬神乐土上,潮汕人坚信这些神明能够保佑他们。

而“营老爷”的习俗,在潮汕地区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是在元宵当天举行,有的则是在各村“兴灯日”(庆祝过去一年出生儿童的大好日子),有的是在元宵前,有的是在元宵后。图片拍摄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东岱村,该村的“营老爷”习俗就是在元宵当天举行。

说起与“营老爷”习俗息息相关的,就要算潮汕地区的英歌舞了。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表演的时候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通过敲打木棒获得强烈的节奏声。

英歌舞的个角色来源于梁山好汉。英歌舞表演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英歌舞表演有的是36人,有的是72人,有的是人,便是分棚表演和全棚表演的缘故,而人全棚表演一般都会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才出现。

在潮汕地区,英歌舞主要流行于潮阳、普宁、惠来和汕尾部分地方,但各地的表演风格也有部分差异。潮汕人非常重视英歌舞的发展,代代继承和不断创新,在年,潮汕英歌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是与“营老爷”活动相伴的“游旗”活动。“游旗”是乡村各户会有一支自己家庭的大彩旗,上面写着自家的祈福内容,在“营老爷”当天由自家人扛着跟在“营老爷”队伍中,祈求美好的意思。

“营老爷”活动中的“担花篮”表演。

“营老爷”活动中潮汕乡村的祭拜实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风民俗原来这就是潮汕地区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