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喜庆活动中的戏出,也叫“涂戏”,它往往是众人围观的主要目标。走在大锣鼓的后面,大多是以戏曲或者民间传说为主体改编的故事,比如“桃花过渡”、“周不错”,“公背婆”、“掠蛇”等,也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如包公、海瑞等忠臣良将。参加者画脸谱、着戏服、走戏步。游行时,他们或者按自己的编排比划做动作,也可以与观众互动,灵活生动,幽默诙谐,是老人小孩都喜欢的节目。
彩旗也叫“扛大旗”,大旗长约3米、宽约1米有余呈长方形,用丝绸并缀以传统的潮绣制作而成。飞针走线,绣龙描凤,旗里面绣着的文字内容也富有时代色彩,比如“国泰民安”、“普天同庆”、“坚持改革”等。长的一边横穿一杆五六米长的竹竿,竹竿的末梢留着—点竹叶,并挂有桔子(大吉大利)、石榴(多子多福)等象征吉祥的水果或绣球等其它饰物,别有—番情致。扛大旗的少女们浓妆艳抹,妩媚动人,出游时,扛标人约在大标1/3处着肩,一手压着标杆,使大标上方高下方低,而且不断晃动,整幅绸缎便迎风招展,扛旗的女孩子也越发英姿飒爽。靖海镇的扛大旗动作还有特殊的地方,女孩子是反手压旗杆,为了让旗不滑下,则右肩要耸高,这样彩旗在行进过程中摇动更大,更能体现女性的阿娜多姿。
说到靖海这些喜庆活动,就免不了要说到刘锦潮先生。先生文化程度只是小学一年级,但编、导、说、唱、演样样精通。据说他自己写快板稿、写剧本,都不懂使用标点符号,写完后才跑到县文化馆请人加上。我们小时候就常听他讲故事,看他演戏,的确是一个特别有才的人。他给小镇人民带来了快乐与笑声,使当地的文娱活动更加多元化。靖海大闹热这些喜庆活动节目几乎都有他策划、实施、参与的身影。现老人已经作古,谨以此小文表达对刘老前辈无比的敬仰与深切怀念之情!
后记:近几期发了几段关于靖海大闹热的视频,里面谈到了辜武强老师、马荣先生、刘锦潮先生、曾令钦先生等几个已故的老人,这几个人都是笔者从小就认识、敬重的长者。靖海类似这样的老前辈还有许多许多,限于我的见识,未能一一列出。期待老乡们能提供更多的关于靖海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料、简介等,我当一一推出,让后辈们能更加了解靖海,热爱家乡!
——THEEND——
文字:方义生光盘素材提供:柯成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惠来影像编辑
欢迎来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