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讯
为落实山东省委、省*府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更多优秀小型文艺作品,服务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举办11场"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累计82部小型文艺作品参加展演。博兴县扽腔剧团参加了夏津赛区的展演,作品《罚镇长》荣获一等奖。
当前,*中央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精神文明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小戏《罚镇长》以监督员郑二彪监督乡规民约执行情况、治理“脏、乱、差”为主线,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气象、新面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借助郑二彪“罚镇长”到新任镇长弄清真相“自罚一万”,也反映了乡村干部秉公办事,与群众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干事创业热情。
艺术特色:
一是剧种风格浓郁,演员表演突出特色。扽腔,亦称灯腔,是肘鼓子声腔的北路,于年前后在博兴县高渡村起源,后广泛流布于博兴、广饶、高青、惠民、沾化等地。民间流传有“听见杜兰喜(注:第一代传承人,至今传承谱系已历7代)唱,饼子贴在门框上”,说得就是扽腔的魅力。该剧种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历史上既有袍带大戏,又有轻松、活泼的民间小戏,其行当分腔明确,表演极具感染力。
二是剧情轻松幽默,主题鲜明。在剧作的组织上,巧合、突转等剧作手法连用,既制造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又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奇”。比如,愣嫂乱扔垃圾的同时却扔掉了给“准儿媳妇”(镇长)准备的银行卡,为找银行卡又与郑二彪形成新的冲突,最终在人物关系上又有新的“发现”。这些场面观众知情剧中人物却不知情,由是引发笑料迭出,制造了颇多“笑”果。在带动观众轻松看剧的同时,剧作也实现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三是结构紧凑、人物形象突出。全剧共有3个主要演员,所有剧情浓缩在30分钟左右完成,既解决了劝说村民遵守“村规民约”这个主要矛盾,又充分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色。郑二彪执行监督任务不辱使命,即便愣嫂搬出镇长说事,他仍坚持原则;愣嫂性情鲁莽,但并非不可理喻,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正充分反映了乡村改革中村民思想转变的历程;镇长牛桂兰处理问题不鲁莽、讲策略,凸显了一个乡镇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人物虽少,却个性鲜活,个个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