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第二届ldquo小戏节rdquo
TUhjnbcbe - 2021/3/21 23:57:00
北京皲裂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28555.html

阅读本篇图文大约需要10分钟

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开锣在即,本次小戏节汇集了梨园、京昆、川、楚、粤、河北梆子七个剧种11场演出。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众往往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之人。为此,本号搜寻、采编了部分参演剧目的背景资料、观后感、演员访谈等,以供诸位参考,希望观众与好戏互不辜负。

新编昆剧《四声猿·翠乡梦》

《四声猿·翠乡梦》脱胎于明·徐渭原作,保留原著核心内容,淡化原作宗教色彩,以当代思辨精神加以改编。着眼于明代阳明心学及中国传统禅宗思想的探讨,旨在重现明代戏剧精神与哲学理想。让尘封已久的传统经典在舞台上苏醒,向中国古典戏剧的传统致敬。

该剧集合70至90后青年戏剧中坚力量。由最年轻的昆曲人--“昆五班”演员担纲,两位主演分饰四角,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极具挑战。海外戏剧学习经历,也使主创有着国际戏剧“第一线”的认识。

该剧自年9月在上海戏剧学院内部首演,又先后参加了苏州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北京第二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首肯、好评。

此次,编者采集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该剧首次公演后观众的“看戏笔记”,这篇笔记来源于戏迷间的一次“演后谈”,详尽、真实、可爱。衷心感谢我的两位朋友为此付出的宝贵时间。二是编者对两位主演的“采访”,坦诚、有趣、八卦。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特别提示:下文含大量剧透!

首次观演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戏后再阅读本文!

?

昆剧《四声猿·翠乡梦》

原著:徐渭

编剧/戏剧构作张静

导演:马俊丰集体创作

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谭华

服装造型设计:苏子航

唱腔设计:高均

音乐设计:叶倚楼、王书焱

主演:

卫立饰玉通/月明

蒋珂饰红莲/柳翠

张前仓饰无执

乐队

司鼓:王书焱司笛:叶倚楼

琵琶:杨盛怡笙:方依琦

小锣:张立丹中阮:李媛媛三弦:王凌

《四声猿·翠乡梦》看戏笔记

徐渭原本的故事内容:

玉通和尚和月明和尚,本是西天两尊古佛,因“修行未证”,于是夺舍南游。到了临安,看到山水秀丽,就选址在竹林峰水月寺,安禅修行。二十多年修行下来,玉通和尚赢得了较好的名声。但因没有去参迎新来的府尹大人柳宣教,被柳大人怀恨在心。柳大人派了营妓“红莲”,来“诱”玉通和尚,使之破了色戒。玉通和尚坐化。为报复,投胎做了柳宣教的女儿柳翠,后长成为娼,败坏柳家门风。月明和尚用手势比划的方式,告知了柳翠所有的来龙去脉,并点化了她(也就是前世的玉通和尚)。

张静的剧本(后称张本),保留了徐渭原本前半出的大部分内容。而在后半出的“点化”过程中,在人物的身份和点化方式上做了较大改动。柳翠依然是玉通的来世,而月明则成了红莲的来世。在“来世”中,柳翠身份为娼妓,前去诱月明和尚,成为第一出中“诱”的镜像,而月明和尚--化解了柳翠(也是玉通)的“障”。并且,二人的“来世转化”其实只是一场梦,当梦醒来,依然是那个破了戒的玉通,他依然要面对眼前的红莲,只是,通过梦境中的月明(红莲)的点化,玉通已然得悟,他不再“执”,接受了眼前的事实。

张静的改编,使得红莲这个人物在上下半场中有了延续性,故事显得更加丰富和立体。此外,张本中的红莲一边嘲笑圣人家的门生,一边还说道玉通和尚长得帅,甚合其心。比起徐渭原本中的红莲显得独立自信、自主,赋有自由意志。编剧在改编后,去掉了“官法如炉”之类的言辞,弱化了底层身份的红莲和官僚阶层的矛盾。强调官门与佛门的矛盾,而这个离世俗如此之远的所谓清静之地,依然逃不过官法的“追杀”,更何况芸芸众生呢?

在《翠乡梦》全剧的最后,突然峰回路转,给了观众另一种诠释:红莲的确就未存在过。那么,从红莲上场开始,就是大和尚玉通的一个梦境的开始:玉通打坐的时候,自己造了一个梦。第二出就成了“梦中梦”,在“梦中梦”里,月明(也就是红莲)点化了柳翠(也就是自己)。用佛家“渡人”的概念来说,在第一层梦境中,是女渡男;在第二层梦境中,是男渡女(本质上依然是女主的思想意志对男主的进一步的点化),而在最外层的结构中,玉通和尚其实是完成了一个“自渡”的过程。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玉通在梦中,显化了自己的欲望/邪念/疑惑,而在“梦之梦”中,完成了对“梦”中的疑惑作出了解答。从而完成了自身整个思想上的升格、顿悟、解脱。所以,地上的佛珠,是玉通自己扔在那里的吗?开了一道口的结局!

在《翠乡梦》中,佛珠是身份的标示,佛珠在哪儿,谁就是玉通,谁就是那个心性不定(未得道)之人。佛珠本是一个佛门的象征,却也是告诉观众心性不定之所在,同时也是第一层梦境(上半场)“诱”的过程中,两人互动、心理攻守的外化道具。

此外舞美灯光设计者运用了水波、倒影等元素,既营造了一种“不确定、不稳定”的感觉,也是一种“镜像”的呈现。这种镜像与整个剧情和结构中,角色的镜像、性别的镜像,相映成趣。独具匠心,是为一大看点。

在这个戏中,前后两次的合欢,都运用鼓声带动了水花的震动。用水花的震动,来外化帐中之事。高科技装置的运用,再一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创团队,特别是舞美设计者大胆的“前端视野”。首演后该装置又经过设计者“技术升级”,是亮点还是前卫,则由观者见仁见智了。

摄影:秦钟

在曲牌方面,编剧依然沿用了徐渭[仙吕入双调]南北合套的曲牌: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声]。张本最大化地保留了徐本中的唱段,又在第二出重新写了一组同曲牌的唱词,使得整剧既有剧本的新意,又保持了一定的原味。

玉通和月明和尚的表演较有层次和丰富:上半场,两人从帐中出来,玉通和尚甚觉自己是上当受骗,对红莲以泼溅骂之,而红莲揭示玉通“贪嗔痴”无一不破,玉通像着了魔障似地各种寻找外因予以解释,却显得无力又苍白。这里,既有帐前的诱,也有帐后的怒。而下半场中,月明和尚,既要和玉通有明显差别,又要与前半场另一个演员演的“红莲”需要同在同一人物属性中,男主的应工虽不明显,但是在角色跳转之中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

女主对部分台词的轻重缓急还需要斟酌,举例说明:“刚才一霎,心上可快活么”,一霎和心上,之间宜有空间,才更为合理。而不是“刚才一霎心上----可快活么”

再说说小和尚,小和尚本身对红莲是慕名的(台词有:不得了啊,她就是有名的红莲姐),而在铺那一床荐席的时候,就地一扔,铺的较为随意,不仅不符合他最开始对红莲的认知,也破坏即时舞台上男女主人公在后面暗中攻守的气场。

红莲可以解释为玉通的一个思想分身,或者说玉通自己塑造出来的--在梦中渡那个带有“障”的自己--的一个幻像。整个故事都是玉通自己造相去障的过程,所以,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化解自己的烦恼?如何真诚的面对自己呢?玉通的修行,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修行。

编剧虽然删除原徐渭剧本中,月明以手势比划来让柳翠(实质上的玉通)得悟的方式--佛教中“不立文字”的形式,但在新编的《翠》剧中,玉通仅是打坐,就完成了禅悟的过程,其实这里依然是沿承不立文字的本意的。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庭坚的这几句话,大概也可以是本戏的某种诠释之一吧。

.10.12深夜

平江路

卫立与蒋珂的“采访”

1.这出戏给你带来什么?

这出戏让我收获颇丰。能与那么多老师们一起体验创作,天马行空的探讨,体验一个戏的从无到有,让我对“戏剧”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导演、舞美、灯光、音乐、表演各部门,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多部门对剧本的理解经过无数次讨论而相近、审美眼光上的统一等,都是在排练厅一次又一次的磨合才使它们像生长在一起一样,最后呈现给人一种“和谐”。

从来都没有过的密度排练,舍弃了假期乃至生活。对昆曲的改进有了新的理解,未来道路不会乱改,会永远遵循昆曲最本真的样子,而非今天社会里一味的去应承观众。至少保守派里再加我一位。

这出戏能给观众带来什么?

我觉得是一种新的体验,也能吸引年轻观众。视觉审美,音乐体验等方面,我想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又不失传统。

这出戏不能给观众带来什么,只不过是一部有趣的昆曲作品,在这个市场上真诚的东西值的一看。要说让观众因此如何感悟人生,完全扯淡,适当的一些提点罢了。

接演最初的准备或思考有哪些?

因为从来没有昆曲小生演过光头和尚,所以开始有很大的担心,会去借鉴花脸和老生,反复看剧本,与张老师讨论,最后想到用“冠生”与“巾生”来区别上下半场人物的性格。

接演最初,哇,又要排新戏啦。好玩。

排演中最怕什么?

排练中最怕马导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你为什么要这么走?你为什么要抬手?你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可怕的是有些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但是他竟然这么问,我一定要让自己有答案,这样会显得专业一些,所以之后的每一个动作和调度我都会考虑为什么。所以发现问自己为什么会对创作有很大帮助。

最怕加班。最怕有人问我要不要再来一遍。(好比天天喝粥,强压下想吐)

排练中最有趣的事儿是?

最有趣的事儿可能是回想我自己排练时候抓狂的状态,可当时来说自己觉得压力相当相当大。

最有趣的事,已经不大感觉到了,完全投入了。

对手戏中最难的部分是?

因为这个戏中我们要互相轮回转世,变成对方的性格再度一世。所以我们要找到彼此第一场中角色的特点,下一场尽可能去体现,让观众能看懂。

看着对方骚气的眼神,忍住情绪。

请用一句话概括对此剧的理解。

宇宙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自己!

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去过完余生,你不会错。

这次演出与前几轮有何不同?

这次演出可以说是在上海的首次售票演出,我们特别希望与上海观众见面。

主动想去改变些细节,主动调整一些之前意识不到的问题。更希望融入角色。

本场演出仅有少量余票,预购从速!

本篇完

联系方式

编/图:海青歌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届ldquo小戏节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