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一新的小公园开埠区,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网红打卡地。从小公园向东沿着升平路,就来到了灿然一新的民族路旧骑楼老街。老街中段南侧那座堂皇富丽的五层高骑楼,就是弘扬潮汕善堂文化的存心公馆。
走进存心公馆的大门,屏风前面是一座存心善堂创始人方耀的半身塑像。屏风之后,就是既可喝茶聊天,又可观摩舞台演出的饮茶大厅。宽敞的大厅里,至少可以容纳四五十张方桌。仰头四望,二楼呈马蹄形的廊阁依然是茶楼,整个装修既有怀旧情结又是中西合壁,颇显优雅气派。来到这里的人,大都是三五亲朋好友相聚,宛如广州人上茶楼饮茶一样,一壶浓茶几件美点,其中还不乏这里独有的特色美食。喝着名茶,吃着美点,谈天说地,高谈阔论,悠然自得,一泡就是两三个小时,既是亲朋好友相会,又是一顿难得的聚餐,既潮流又实惠。
这座公馆不仅仅只是叹茶而已。沿着左后侧修旧如旧的楼梯登上三楼,见到的,是两三间气势恢弘的潮汕存心文化展厅。浏览其间,一件件难得一见的老式家用电器和家具,给人的感觉,好有文化背景。陈列着的,都是早已成为古董的老式留声机、手摇缝纫机、旧电话机、旧录音机等等。据说,这些“古董”都是民间乐捐的,一件件叙说着一段段旧时光,满满当当,让人眼花缭乱。
这个展厅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成套成套的旧家具。那些用酸枝、紫檀木、*花梨等贵重木料做成的旧太师椅,是我国古典家具中唯一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各个构件交接天衣无缝,木纹清晰,纹理漂亮,雕花干净利落,样子庄重,用料厚实,装饰繁缛,一派尊贵高雅,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如今,尽管太师椅已经成为收藏品,人们依然情有独钟,留存着珍贵的时光记忆。
在这个展厅中,还见到了昔年在闽南及南粤风靡一时的福州眠床和和与古眠床相标配的衣橱、联柜、联椅,以及八仙桌等古典家具。这种潮汕人称之为福州眠床的闽南古眠床,现在已经十分罕见,多为清朝年代流传下来,都是选用紫檀、*花梨、楠木等贵重木材,风格典雅,装饰华丽,极尽奢华,除了具有欣赏性的艺术美,空间设计也富有人性化:整座眠床三面雕花,围起来,俗称“遮风堵”;遮风堵上架起一个顶棚,便于张盖蚊帐;顶棚下有一张横放的木板,木板上还做成了抽屉、橱柜的形式,旧时主人无须下床,便可将一些轻便的衣物或贵重物品存放于“梆架橱”中;顶棚一侧还有一个“床巷”,用来盛放草纸、痰盂等生活物品;眠床前还横放着一长方形的脚椅,作为脱履登床之用。一个古眠床,就是一个多功能、私秘性极强的起居空间。
眠床是每一个家庭的一个温馨小天地,每一张眠床、都承载着不同人家的不同故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一件民俗道具,也是生活的依附,精神的寄托,更是一种情怀与文化的传承,演绎出不少独具情趣的礼仪与婚俗交融的床文化。如今,如果将其摆放在民俗馆中,让人领悟到的,就是大潮汕一种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如果将其摆放在博物馆里,肯定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而今,将它们摆放在存心文化展厅中,不仅仅是一件绝美的工艺品,更沉蕴着一段潮汕特有的慈善文化历史。
从存心文化展厅走马观花的所见所闻,使人联想起饶宗颐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善堂文化是潮汕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提倡潮州学,如果摒弃善堂文化的研究,就有遗珠之憾。”善堂是我国传统慈善的重要载体,潮汕善堂文化是有别于我国主体慈善文化的一种,潮汕善堂文化的发达,善堂慈善的活跃,是潮人独特的民俗,已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历经风雨,绵延至今,善堂积极参与社会救灾的善举,赢得了民心,慰藉了民众的心灵,在民众中间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力。潮汕人涉足海外,遂将这种具有良好地方习尚的善堂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并又积极地反哺家乡,促成了现在别具一格的潮汕文化在空间上的扩展、在时间上的延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