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微课亚洲的地形特征观课心得
TUhjnbcbe - 2021/4/22 0:56:00
话说:模板套路不可怕,最怕只会说空话。多看多思多烧脑,有血有肉高分考。01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02教学流程03心得体会本节微课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部分,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初听本节课,感觉很不错,可写心得时,感觉写不出。再听一遍,再听一遍,其义自见。授课老师从民以食为天(南米)引入,呈现水稻生长的地形、气候资料,提出问题:仅从地形角度出发,亚洲哪些地区适宜种植水稻?顺势过渡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突破重点,迁移学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课的末尾,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仅从地形角度得出的水稻主产区与实际的水稻种植业主产区有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抛出新问题,并再现课初水稻生长的地形、气候资料,学生自然会想到气候这一要素,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个人觉得,本节微课最大的可取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区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法则。以亚洲地形图为例,从“读什么”(地势的倾斜;地势的起伏;地形的组成;地形的分布)到“读出什么”(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教给学生正确判读地形图的方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借用此法再去分析其他大洲的地形特征,在具体体验中感受不同。

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一种答题套路或者模板。按模板答题,会死的很惨。所以现在都讲究反套路,反模板教学。

我不这样认为。没血没肉的空壳答案才会死的很惨!模板是骨头,是建立逻辑的基础,可以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且有条理地表达提供一种可能。内容才是血肉,因为试题不同,侧重不同。若学生一味地把精力放在模板与套话上,长此下去,就会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只有养成善发现,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做到高分又高能!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教学流程图除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课亚洲的地形特征观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