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光明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刊发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景熙教授的文章《持续深化潮汕华侨社会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如下:
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海内外万潮汕人倍感振奋,包括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团队在内的国际潮学研究(又名“潮汕文化研究”“潮州学研究”)界深受鼓舞。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潮州、汕头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为开展潮汕华侨社会文化研究,首先必须对国际学术界上的潮汕华侨社会文化研究学术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求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11月15日,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活动暨首届潮汕历史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汕大举行。点击图片查看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一、学术史阶段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外文献对林凤、张琏、林道乾、郑信等早期潮籍华侨、侨生的记载,表明潮籍华侨很早便已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