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达,年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东屏山,现为仙游李耕画院院长、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莆田市*协书画院副院长、莆田市民盟书画院院长、莆田市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美协会员。
李清达曾任仙游县第七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仙游县第八届常委会委员,仙游县第十二、十三届人大常委。
李清达擅长国画,亦专雕塑。
年,国画作品《老百姓的故事》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建*八十周年福建省美术作品展。
《岁月如歌》获年《中国画家》学术年展优秀奖。
年作品《一回相見一回情》获全国笫二届老年文化交流展金奖。
年学术论文《以求实精神弘扬现实主义》发表于《美术》杂志年第八期。
美术作品《较量》、《难以回避的沉重》、《二泉映月》、《三仙醉酒》发表于《美术》杂志年笫一期。
年,学术论文《评现代主义的“无意识”自我表现》发表于《美术》杂志年第四期。
年,作品《较量》发表于上海《文汇报》年5月11日。
年,作品《光明行》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一一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年9月出版《李清达画集》第二集。
年,作品《人间自有真情在》和文章《我的创作观》发表于《美术報》年2月6日。
年10月25一一11月4日莆田电视台播放《水墨问*传佳话一一李清达》专题上、下集。
年1月18一一3月18日,上海嘉定博物馆举办《李请达嘉定历史人物画展》。
年6月,作品《荷花仙子》参加深圳市《第22届荷花节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获金奖。
年8月19日,作品《嫁不出去的女儿》及卢永芳文章《孤标秀出是清达》发表于《人民*协报》。
年11月23日,赴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画展。
年4月25日,作品《人间自有真情在》、《老中农》以及郭义民文章《李清达人物画赏析》在《人民*协报》发表。
年,作品《牛看人斗》及文章《以意写形,妙延画外》发表于《光明日报》年3月21日p12版。
年11月作品《高山仰止》获“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莆田市选拔展优秀奖。
年7月6日当选为莆田市民盟书画院院长,9月23日成立莆田市民盟书画院,授受院长委任状。
年2月1日作品《书画鉴定》获《笫二届石景宜博士怀一一华厦书画创作大赛》水墨组佳作奖。
1.蔡襄
2.郑纪
3.板桥思诗
4.禅定千秋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二泉映月
7.对语
8.对弈图
9.独钓图
10.大海行
11.度尾大鼓吹
12.达摩
13.高尚仰止
14.光明行
李清达水墨画赏析(作者:许培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
在莆田市*协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李清达先生的一幅水墨画《青青河边草》,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河边草地上,五只水牛,形态各异,神情自如地漫步着,有的昂首鸣叫,有的回头顾盼,有的低头欲啃青草,牛的后面是个十来岁的牧童,肩上一根小竹竿,竿上挂着小竹篮,篮里有一把长长的青草,令人想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画中河边的倒影格处传神,“天光云影共徘徊”,或曰,李先生为我们再现了一幅仙游东西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是一首令人百读不厌的散文诗。敝人不由拍案叫好,留连忘返。
案头有一本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李清达画集》,收入九十多幅画作,有《弥勒佛》、《八仙醉酒》等传统人物画,也有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佳作,如《人间自有真情在》、《难以回避的沉重》、《嫁不出的女儿》、《老子与小子》、《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学习班》等,可以说是重大的题材用精湛的艺术形象地描绘出来,润物无声,留给人们遐想的无限空间,带来心灵的共鸣和美的享受。这也许叫做现实主义的胜利吧!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进展》中写道:“请允许我提一下优秀的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它画的是一群向厂主交亚麻布的西里西亚职工,画面异常有力地把冷酷的富有和绝望的穷困作了鲜明的对比。厂主胖得像一只猪......”恩格斯高度评介了一幅优秀的画的作用,认为“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我觉得李先生的画比一些讲空话、讲套话的宣传小册子以及印刷精美的“杂志”,作用要大得多。《老百姓的故事》,画的是邓小平同志深入农民家中,亲切地拿起“食罩”,查看餐桌上的食品,农民一家五口男女老少,个个喜气洋洋,房中的灯饰、电话、花盆中的梅花,小孩的汽车玩具等,向读者生动了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难忘的情结》画的是抗战时期,陈毅同志与一个小女孩在玩游戏,老一辈革命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自然亲切,一点也不做作,可亲可信。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窃以为,一切有责任有出息的文学艺术家都应该践行这个宗旨,多创作一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作品。
李清达先生说:“从某种角度说,艺术与名利、地位、级别没有关系。当下紧张、浮躁、炒作成风。如果将精力倾注于与艺术无关的表面风光追求上而忘乎艺术,是极大浪费。”善哉斯言!时下,有些所谓文化人、名人乔装打扮,粉墨登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与李先生的境界大相径庭。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李清达先生遵循这一创作原则。画作散发出仙游大蜚山、兰溪的泥土香味,再现了莆仙农民的纯朴的民俗风情,有的会勾起海内外游子的怀古思乡之情,有的会令人忍俊不禁,啧啧赞叹。如《金秋时节》、《江南春早》、《山村乐队》,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这些都得益于画家生于斯,从小在在蜚山和兰溪的哺育下成长,而且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他在这里摸打滚打,与父老乡亲相依为命,与虫草鸟兽为伴,对仙游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为此,李先生的画作,处处烙上了仙游印。有人说,越是地域的、乡土的,越是世界的,信然?
先生现任仙游李耕画院院长。他遵循“创新意、脱窠臼”的师训,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磨练,对传统艺术“进得去,出得来”。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已的风格。观赏李先生画作时,业内人士马上知道,是李耕画派的,仔细一琢磨,又发现他是独具一格的,而且,我敢说,有些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已然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日前,笔者前往仙游鲤城,专程拜访李清达先生,在其书房兼画室中,摆满了画册、宣纸、笔墨颜料,他的儿子和媳妇也在绘制古典人物画。李先生兴致勃勃地从内室取出一幅13米长的绘画卷,让我观赏,只见画面上是莆仙相传千年的民风民俗,犁田、割稻、踏水车、戽水、乡村庙会、小摊小贩、民间嫁娶等等。笔者不由赞曰:“这是莆仙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太珍贵了。”在莆田市,如此浩繁的民俗画长卷,实属罕见。画如其人,整个长卷洋溢着浓郁的泥土香味,充满着深厚的莆仙文化底蕴。是为赞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发表于《湄洲日报》.11.14.作者原莆田市委副宣传部长《湄洲日报》原总编)
15.寒窗之下有鸿儒
16.弘一法师17.回春图
18.擂台招亲19.回家过年
20.嘉定历史人物21.较量22.今宵月正圆23.孔子问礼24.可怜蜻蜓频投网25.情人节
26.铺路石27.民以食为天28面壁图29.弥勒佛
30.良朋茶友
31.山水画
32.山青日高33.山村翠岚34.山寺日高僧未起
35.仁者寿
36.喜临门37.书画鉴定
38,竹林七贤
39.知足常乐图
40.一代更比一代强
41.乡村爱情
42.四快图之一
43.四快图之二
44.四快图之三
45.四块图之四
46.童年的记忆47.仙游二李
48.青青河边草(编辑游心華)
李清达游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