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亦称“女儿节”“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爱情神话演绎的节日,是最具浪漫色彩的民俗节日,也是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在潮汕地区,七夕节既沿循中国历史文脉而又别具地方特点,其中既有包括传承中华民族尊老重孝美德的“走仔节”,又有潮汕本土特色的“拜公婆”、“出花园”等习尚风俗。
出花园对于出花园,大四衩印象很深刻,因为妈妈那年给大四衩买的大红色睡衣现在还在,也还能穿。出花园那天,大四衩一个人独享一大桌美食,整整有十几样,每样都要吃一口,吃完已经饱了~~出花园要一整天在家,要请假,不用上学,大四衩更哈皮。
出花园,是潮汕小孩的成人礼,“十五成丁,十六成人”,传统的潮汕人认为,小孩子在15岁(虚岁)之前是一直生活在“公婆神”保护下的“花园”里。无论男女,都要举行“出花园”的仪式,成人了就不需要再拜公婆神。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新衣,脚着红木屐,男孩要吃公鸡头,女孩要吃母鸡头或鸭头。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澄海、潮安、饶平等地习俗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揭东、普宁、惠来等地要让孩子吃猪肠猪肚,俗称“换肠肚”。中午进餐时,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共十二道菜。“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者的专利,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出花园”前几天,亲戚们都会来送礼,一般都是送来一串生猪肉、八粒鸡蛋,还有一件新衣服。礼物是给“出花园”的主角的,父母一般都会把衣服收下,再收一点猪肉,两粒或四粒鸡蛋,其余的作为回礼返还送礼人。现在就简单多了,直接包个红包,送钱由父母操办。
走仔节七月初七在潮汕地区还被称为“女儿节”。凡是已出嫁的“走仔们”(潮汕话称女儿为“走仔”),在这一天都会回娘家省亲,称之为“走仔会”。这一天,“走仔”们会随夫携儿,带上孝敬双亲的礼物回娘家省亲,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叙叙家常。
《诗经·周南·葛蕈》中有“归宁父母”的记载,“归宁”即女子出嫁后返回娘家省亲,后来这一习俗随中原移民迁徙入潮而传到潮汕地区,也是由来已久。潮汕习俗的“归宁”礼共有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会”就是已婚女子在“归宁”礼成之后,于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亲的一个民间节日。
旧时走仔带回孝敬的礼物多为“甜花生猪脚汤”和“甜莲子汤”,不过,随着时代观念的更新,现今所送的礼物多为干品,寓意吉祥者最佳,如鸡蛋象征团圆,粉丝象征长寿等。“走仔”们送来的礼物,寓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之意。这就是“走仔会”的内含所在。“走仔会”是潮汕地区民间的一个独特的节日,它继承和发扬了潮汕人的亲情乡谊和孝敬长辈的优良道德风尚。
(出花园动画,有兴趣了解的童鞋可以看下哦~~)
转自《知食铺仔》
点击---《濠江电商园》
点击---《濠岛百事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