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也是情人节。但对于潮汕地区的15虚岁少年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这一天,他们要举行“出花园”的仪式,借此宣告自己告别童年,长大成人。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在潮汕地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家小孩,不分男女,年至15岁(虚岁)时,就必须“出花园”,预示成人。下图来源:跳叫板,特此感谢什么是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民间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在这里,大致有二层意思:拜公婆是为了祈求子女平安成长;出花园则是孩子成年的一种表示。父母为求得子女平安,把孩子托给花公花母保护,因此又称孩子为“花仔”。当15岁来临之时,就可以走出花园,步入成年人的世界,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这就是“出花园”一词的由来。出花园一般都是在7月初7,也就是七夕节这一天。“出花园”作为潮汕地区的民间旧俗,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于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仪式程序虽说如今15岁的孩子也还是处于上初中读书的阶段,但在举办上潮汕地区的人们从来都不马虎。▲行沐浴更衣礼
▲着红屐▲行头彩食礼
▲行敬茶礼
▲行“跳脚掠”仪式(张琪摄)小知识相传,出花园“穿红木屐”和“咬鸡头”的习俗,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小时候的故事。据说,林大钦自小聪明伶俐天资过人,但家境贫寒买不起鞋子,便穿着红木屐去上学。放学回家路上,遇到一位老者抱着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贴着对联的上联:“雄鸡头上髻”,留下红纸求下联。很多人对不上,林大钦站了一会儿,就随口说出“牝羊颔下须”。老者大喜,将公鸡送给林大钦。林大钦抱着公鸡回家,父亲很高兴,暗自称赞孩子有出息,便将公鸡宰了,煮熟后把鸡头奖励给林大钦,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后来,林大钦果然中得状元名扬天下。自此,潮汕人就形成了出花园的孩子穿红木屐、吃鸡头是好兆头的习俗。你你你你就弄弄服饰道具覅哦顶假发佛i撒娇地方虽然讲了这么多,但是提到“出花园”,第一次见闻的人难免会讶于它的复杂与奇特,其过程中的诸多讲究也是一大亮点。下面这条中英双字幕卡通短片,能让你轻松GET到“出花园”的别致,外国人也方便食用哟~(本文图文素材来自橄榄台、简书,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