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渤海之滨有一盐碱滩,芦苇丛生,一管姓道人乘蜉蝣至此,播下树种,道人说:“此木长成之时,是为世外桃源。”道人又将蜉蝣化为一道观,常驻于此。故世人称之为“管道人的大蝣(油)观(罐)”。
就让我们一起见证
那些沧海变桑田的奇迹吧
01
如果你在管道工作了三十年以上
你一定会时常想起这些场景
徐州基地
徐州翟山,北纬34°东经°,你所看到的就是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徐州基地43年前的影像。那时侯,谁要说在这一片荒山野岭买地盖房的话,一定会被家里人骂惨的。
建设时期的简易房
退休的老职工谢茂秀说:这简易房冬冷夏炎,还别挑剔,能住上就不错了,盖起来之前我们住的都是帐篷。
沧州处
沧州处是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最老输油处之一,处里最早的机关“大楼”,是年建成的,就是后面的这排平房了,一个个小房间和木质的窗户。但是这样的古董平房现在还在,虽然几经修缮,让他焕发出了新的面貌,但是基础设施、格局上依然是那个上世纪80年代平房。
在“古董”机关大楼的正对面,是“古董”沧州处大门,一个由门卫手动推动上锁的大铁门和一个供行人出入的小铁门。工作之余,常有年青人在门口的公路上玩耍。
最早的居民生活区当然也是平房了,照片上的平房早已拆迁,在原来的土地上盖起楼房,铺上草坪,种上绿植。原来泥土的道路和路边的老柳树只存在于褪色的照片上和老人们的记忆中。
潍坊处
潍坊处前身名为胜利输油公司。这座办公楼竣工在年,那时在潍坊市是数一数二的“豪华”建筑,在周围的平房中可谓是高楼大厦,是在当地人人称羡的办公场所。
当时的社区并没有环卫工人,小区的环境维护全靠管道人自己动手。
02
如果你在管道工作了二十年之久
你或许曾在这些地方工作生活
潍坊处
管道人有了自己的专属礼堂,礼堂最多可容纳人,召开大型会议、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有了场所,台上精彩纷呈,台下热闹非凡。
沧州处办公楼终于是名副其实的楼房了,办公楼前的广场也成了居民们日常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去处。周末发往市区的“班车”你坐过吗?一天四趟。错过了就等下周吧。公交车?出租车?醒醒吧,这里是年不是年!私家车?恩,这个可以有,二八的“铁驴”,骑个20多里地就到市区了。买菜了买菜了,商店门口,挡雨棚下的水泥台,卖菜卖肉的小贩,早起买菜的职工,一毛两毛的讨价还价,就是管道员工的日常。
运动会也是传统项目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样样都有高手。
幼儿园,幼儿园,这个我认识,小编我可是从建园就来了,从小班到学前班,园里的阿姨我都认识呢,而且每年“六一”都有活动,偶们最稀饭了。
拿着手机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