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花鸟画中的乡土记忆
TUhjnbcbe - 2021/6/4 0:08:00

作品/郭睿整理/盛景书院

文/林冠夫先生

绘画艺术的功夫往往并不是在绘画之中,而是在绘画之外。这正如我们描绘花鸟,目的往往不是花鸟本身,而是花鸟背后的一切,包括花鸟背后的春夏秋冬、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早春天气,人不免懒散,长日无事,因拿了郭睿兄的画集《墨守我心》来闲翻翻。这个集子里,有许多作品透露着大自然的气息,阅读中让人不知不觉间联想到田园风光。读着读着,忽然心有所感,想起久别的故乡风物,还有逐渐远去的少年时代往事,无端地扑面袭来。现今的年少一代,动辄相互间询问:“你幸福吗?”他们讨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幸福问题。这还不属于一般的寒喧,而是生活中特定时刻的思考。看起来,他们的生活是很幸福的,但却不自知,他们在生活中已欠缺了一大块,这就是对大自然不仅毫无了解、感受,而且越来越隔膜,越来越遥远。过去生活中好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山川风物,或一年中四季自然风光的变换,在如今的年轻一代那里,往往缺乏了解,更不用说切身感受了。一年之中的主要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民间是如何过的,他们都不甚了然,自然更谈不到研究了。中国的节日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属于民俗范畴,但就其背景而言,远比民俗广泛。比如,种种过节活动,其文化内涵本来是十分丰富的,可到了如今,除却放鞭炮与大吃大喝之外,别的方面人们就所知有限了。因此只听见鞭炮越放越响,空洞响声背后的文化内容几乎所剩无几。人们的生活固然日渐富裕,而节日却过得没滋没味,远离了文化,远离了新鲜的欢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的传统意蕴不断消解、人文情怀无处寻觅,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郭睿却没有像多数人那样随波逐流,他依然坚守着中国艺术的传统,坚守着画家的理想,作品中蕴蓄的深厚情味与人伦情感和自然情境息息相通,显示着与众不同的眼光和胸襟。现在的中国画,画家的创作与欣赏者的读解,往往更重视技法,不知工夫在诗外的道理,因而也就忽视了超越于绘画笔墨和作品构造之上的那些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自然人格。人们能够准确认识大自然,其中即已包含了人对自我的认识。这样看来,真正读懂郭睿的花鸟作品,实际上便等于找到了通向自然、通向传统的捷径。月中霜底,秋雨春风,一花一鸟,一天一地,处处皆成心与自然交会的理想国、梦想开花结果的人间乐土。看了这些画,情不自禁想起许多逝去的岁月,恍若重睹少年时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美丽乡土。挽不回的故事竟在郭睿画中凝定为永恒,变成萦回不去的一种念想,也算是难得了。

林冠夫: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

作品欣赏

温馨提示:点击作品查看大图

郭睿

郭睿,山东嘉祥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导师陈辉教授。现供职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文创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

出版著作有《小小画家-中国画》《实力派画家-郭睿》《郭睿花鸟画》《墨守我心——郭睿作品选》《雪泥鸿爪——郭睿画集》《一花世界——郭睿作品集》《国画入门教程——花鸟》等。

另有文章和画作发表于《美术观察》《新华文摘》《中国书画》《中国教育报》《中华书画家》《新华月报》《金融时报》《大美术》等。

—END—

说明: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盛景书院整理发布,

如需转载请联系:g_baopuju

.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鸟画中的乡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