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孙淑彦ldquo出花园rdqu
TUhjnbcbe - 2021/6/11 12:30:00
点击尘世掠影,精彩不断!

“出花园”

的来龙去脉

文〡孙淑彦 朗读〡一叶知秋


  潮汕民间计算年龄,喜用虚龄计算,即用“年对年,多一年”的方法。潮人视虚龄十五岁即为成人(古人称成童),需行“成人礼”。潮汕人行成人礼很有特色,名曰“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在广东省民俗学成立大会上讲话)。


  为什么潮汕行成人礼叫出花园,而且流传很久,至今不衰?试说说。


  以前潮汕人凡家中有婴儿者,都需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拜“九子母神”(潮阳称床脚婆,潮安、揭阳称公婆母)。九子母神即佛经中的九子*母。据《佛说*子母经》,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即后来的*子母)。女子随行,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之后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佛祖知悉后,劝化她改恶从善,她不听。于是,佛祖用神力将她最心爱的小儿子嫔伽罗扣在托钵下以示惩戒。*子母寻遍天下而不得,悲痛欲绝,只好哀求佛祖施助。佛祖说,你有五百子,仅失一子,就如此悲痛,人家只有一两个儿女,你竟把他们的孩子吃掉,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痛心吗?*子母听后,恍然大悟,接受五戒,皈依佛法,改恶从善,成为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从此,她成为保护小孩的“诃利帝母”(梵文音译)。凡“有疾病无儿息者,飨食荐之,咸皆遂愿”。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后,逐渐世俗化,并广泛吸收中国元素,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有人称为欢喜母、爱子母。在佛寺中的造像是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至多个小孩。她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所以在这一日,家中有小孩者都要跪拜,旨在得到她的保佑。


  民国翁辉东辑《风俗志》(列饶宗颐总纂《潮州志》之一)说:“七月初七日九子母诞,有婴孩之家,必祀九子母于床上,值男女十五岁时,即于是日盛大祭祀,谓为出花园。”


  即过了虚龄十五岁以后,小孩已是成人,不需九子母神保佑,但这最后一次祭拜子母神要郑重其事,这一次行礼即“出花园”。


  清代陈坤(~?,字子厚,浙江钱塘人),于同治元年()以大兴监生署潮阳知县,在任职二年中,广泛
  粤俗,凡生子而虑难育者,辄请禄神至家供奉。俟此子十六岁时(俗多以十五岁),倩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入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妈为之宣诵。既毕,遣此子出,焚园而归,乃罢禄神之祀,谓之出花园。


  民间对出花园有另一种传说,以为人在童婴时,有祖父母、父母和兄姐的呵护,如同生活在“花园”中,一路鲜花。而已经是成人走上社会,就再不是一路鲜花,说不定还有荆棘。于是,把行成人礼称之为“出花园”,这是从字面上解释,是从人生的经验总结而来,也无不可。


  孔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古人叫“成童”,孔子说他到这个年龄立志要做学问。美国法律规定,十六岁以上可以开车、喝酒,脱离父母,搬出去住,这是他们的“成童”。从古到今,从东到西,对十五岁这个特定年龄都有特殊意义。也说明潮人为什么要“出花园”,而又那么重视。


  潮人“出花园”的民俗,让人感受到民风的淳朴和记忆的亲切,感受到文明的温热与文化的和煦。

END编辑:呆 图源:网络作者

作者简介

孙淑彦:兔年兔月兔日生,广东揭阳人,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博物馆工作近三十年,历任揭阳市博物馆、丁日昌纪念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史、潮学研究和书画创作。

主要文字著作

《孙淑彦文字集》一部十二册

《孙淑彦文字集续》三册

《揭阳历代县长考论》等潮学著作九册

《毕竟书生》等散文集八册

《孙淑彦书画论丛》二册

《揭阳书目叙录》等目录学三册

书画作品集

《淑彦闲墨》《淑彦闲墨续集》《看云轩藏淑彦书画》《近墨轩藏淑彦写扇》《翰韵书院藏淑彦闲墨》《云石楼藏象贤墨妙》《淑彦写匾》《淑彦闲墨·对联》《淑彦联语》《会心一笑》《读书煮春茶》《饮酒食茶写对联》《潮语对联》二十册

朗读

朗读嘉宾简介

一叶知秋:朗读爱好者。相信声音的温度和力量。愿以读会友,以声传情。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转载请先联系陈耿洪主编授权。

主编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淑彦ldquo出花园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