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记载: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要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老者说对得好,然后将公鸡送给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出花园习俗:
出花园是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出花园一般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当天要穿红木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出花园之日,有许多拘束和讲究要遵守。现今,许多仪式内容有所简化。
在潮汕有些地方,出花园者沐浴时要用12样鲜花泡水洗澡,洗完澡后,头戴石榴花,要换新衣,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顺治钱、硬币),穿红木屐,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则用母鸭一只。
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男的是公鸡一只(女的是母鸭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鸭)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这天中午,要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红包或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者,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也有的地方是由外婆操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