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精神
让我们心怀敬意
总有一种力量
让我们执着坚守
诵读红色家书
感受信仰力量
★
★★★
★
古往今来,传世家书不仅记忆着已逝岁月,蕴含着亲情温暖,更传承着高尚情怀,闪烁着哲思智慧。溧水区城管局城管讲堂学员将带领广大城管青年回溯中国共产*百年历史,领略共产*人的理想情怀和英雄前辈的风骨气魄。
诵读者芮杰俊
洪蓝城管中队中队长
上下拉动查看
邓恩铭(-)男,水族,贵州省荔波县人,中共*员。邓恩铭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年春,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早期组织。同年7月,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7月参加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底,赴青岛,创建*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大革命时期,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年4月,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辗转山东各地,领导*组织开展斗争。八七会议后,任山东省委委员。年春任青岛市委书记。年12月,在济南被捕。在监狱中,领导其他*员组织越狱斗争。年4月英勇就义。
*的一大代表中,有一位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他年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水族农家。小学毕业时,其远在山东任职的堂叔决定资助培养他,16岁的邓恩铭由此来到济南,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继续求学。之后受到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山东*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等职。到年英勇就义,再没回过家乡。
在学校学习和投身革命的十几年间,邓恩铭主要通过书信与远在贵州的家人保持联系。目前留存的十几封家书,都是邓恩铭走上革命道路后在山东期间写给家人的,从中可以看出邓恩铭热爱家人、反抗旧俗和视死如归的优秀品质。
父亲大人:
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向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可也。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无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印寿如到荔,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余后续禀,肃此敬请
福安并叩
祖母万福顺祝
阖家清吉
男恩明谨禀
五月八日
回家事虽没定,但亦不可告人。
诵读者汤蓬
晶桥城管中队副中队长
上下拉动查看
贺锦斋,年生,名文绣,乳名春生,湖南桑植人。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讨袁(世凯)护国*的壮举,为贺锦斋所景仰。年入贺龙部当卫士,由于作战勇敢,由士兵逐级递升至团长。
年5月,贺龙响应广东革命*府的号召,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贺锦斋任国民革命*第9*1师团长、代理旅长,指挥所部参加了澧县、斗湖堤、武胜关、逍遥镇等战斗,屡建战功。
年6月15日,在北伐进*途中,贺龙所率领的独立15师升编为国民革命*第20*,贺龙任*长,贺锦斋任国民革命*第20*第1师师长。7月下旬,全*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抵达南昌。8月1日凌晨贺锦斋率1师担任正面主攻,参加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起义中,贺锦斋率部主攻第五方面*朱培德滇*精锐警备团,全歼守敌,取得了南昌起义的决定性胜利。
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面对严峻的形势,贺锦斋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鼓励大家坚持斗争到底。指挥所部参加了瑞金、会昌等战斗。起义*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克服千难万险,10月底辗转至上海,寻找*的组织。
同年冬,贺锦斋奉中共中央指示到湖北监利、石首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配合南县、公安等地年关暴动。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
年3月,贺锦斋随周逸群、贺龙等回湘西建立革命武装和根据地,曾率部在桑植葫芦壳设伏,消灭贵州*阀部队数百人,活捉其旅参谋长。同年7月,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第4*成立,贺锦斋任前敌委员会委员和第1师师长,率部在石门、津澧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斗争。
9月,在石门泥沙镇战斗中,为掩护主力突围,贺锦斋率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壮烈牺牲,年仅27岁,实践了他“吾将吾身交吾*”“誓为人民灭豺狼”的钢铁誓言。(节选)
贺龙元帅之家,满门忠烈,宗亲中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人。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由于作战勇敢,由士兵逐级递升,年6月,任国民革命*第二十*第一师师长,并协助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天,加入中国共产*。
年9月8日,为掩护贺龙率部突围,贺锦斋在转移中被敌*围困,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突围将会付出很大牺牲。于是,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在与敌人决死一战之前,他想到了他的妻子和家人。想到妻子是一个身单力薄的女性,怕她支持不住。他只给弟弟贺锦章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写完信的第二天,贺锦斋亲率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吾弟手足:
我承*的殷勤培养,常哥多年的教育以至今日。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镬而不惧。前途怎样,不能预知,总之死不足惜也。
家中之事我不能兼顾,堂上双亲希吾弟好好孝养,以一身而兼二子之职,使父母安心以增加寿考,则兄感谢多矣。当此虎豹当途、荆棘遍地,吾弟当随时注意善加防患,苟一不慎,即遭灾难。切切,切切。言尽于此,余容后及。
兄绣
一九二八年九月七日于泥沙
附诗二首:
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帏欲见难。
吾将吾身交吾*,难能菽水再承欢。
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担。
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虎狼。
材料来源:人民网、共产*员网
拟稿:周盼
审核:赵丽
发布:程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