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潮汕工夫茶風雲再起
TUhjnbcbe - 2021/7/28 20:17:00
治白癜风的中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0275.html
文/攝影:吳德亮發表於年6月《獨家報導》雜誌期專欄儘管跟當年李小龍在美國颳起的ChineseKongfu「中國功夫」旋風絕對是兩碼事,過去盛行於中國大陸潮汕地區的「潮汕工夫茶」,近日在兩岸又逐漸蔚為流行;不僅許多學者指稱日本近年風行的「煎茶道」最接近潮汕工夫茶,就連台灣「中天電視」與對岸「廈門衛視」合作製播的《兩岸秘密檔案》節目,在專訪我談民國茶事的同時,也頻頻問及潮汕工夫茶相關細節,且港台兩地學習或探討工夫茶的朋友也忽然多了起來。而我近日閉關寫作新書,提到名聞遐邇的「鳳凰單欉茶」,自然更少不了「潮汕工夫茶」的描繪與圖像;無奈早年以傳統相機攝得的正片多已泛酸老舊,急需找尋相關達人重新演繹拍照。話說我家太座在台北市教導茶道已近十年,歷屆學員中不乏許多奇人軼事,從國中退休校長、退役海軍中將,到茶館主人、得獎茶農,甚至民宿老闆、外商銀行副總裁等所在都有,可說臥虎藏龍,也讓我見識到台灣茶藝的魅力。果然「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聽說我要完整拍攝記錄傳統工夫茶,太座立即表示學生中就有嫁來台灣多年的潮汕美女,擁有一身潮汕茶正統「工夫」。趕緊有請太座相約,三日後在友人呂君懷舊氣氛濃厚的茶館進行拍攝。一身古典茶服的美女溫瑞蘭,除了帶來起火用的花生殼、烏欖炭,搧風用的蒲扇及夾炭用的銅箸等,潮汕工夫「四寶」當然在列,可說誠意十足。所謂四寶,包括煮水用的紅泥烘爐,燒開水的砂泥壺「玉書煨」又稱「砂銚」或「茶鍋」,以及瀹茶的孟臣沖罐與四枚若琛甌。烘爐其實在台早已風行多年,只是許多大型茶席多設於古蹟而無法使用明火煮水,近日卻有人為推銷自己的烘爐,不惜自我矮化說台灣茶藝欠缺「燒炭美學」,讓外人看足了笑話。砂銚以潮安楓溪所出最為著名,俗稱「茶鍋」,造型輕巧,水開後其鍋蓋會自動掀動,發出陣陣悅耳的聲響,恰似北宋大才子蘇軾《試院煎茶》詩中所說「颼颼欲作松風鳴」。而泡茶的孟臣小壺多為宜興紫砂或朱泥,也有本地手拉坯成形的潮汕壺,潮州話稱為「沖罐」,早年台灣南部則以閩南語稱「沖仔罐」,講究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也需「三山齊」,但可不是去年九合一大選颳起「韓流旋風」的高雄三山,而是說壺嘴、壺鈕與壺把要成一條直線。而「若琛甌」即品茗杯,儘管「孟臣」並非真由明代宜興紫砂名匠惠孟臣所製,而若琛甌也非清代景德鎮燒瓷名匠若深所作,兩者均為後世陶人借名,前者作為壺胎壁薄、工藝細膩的宜興小壺統稱;後者則泛指底平口闊,且「小、淺、薄、白」的瓷杯,在工夫茶的演繹三杯或四杯均可。但至今市面所見大多仍保有底部的「荊溪惠孟臣制」與「若深珍藏」等印款,看官當以平常心視之才是。正統潮汕工夫茶必須以烘爐燒水,不可將就用電爐或瓦斯爐,且生火起炭多採烏欖炭。溫瑞蘭說橄欖炭取材當地烏欖,潮州人一般多採集後醃漬成醬菜或零嘴,據說佐餐配粥口感特佳;而剝肉去仁之核,又可入窯燒透,逐去煙氣而成橄欖炭,可說物盡其用了。「工夫」在潮汕話意指考究、細緻、用心,與常聽到的「功夫」絕對不同,凸顯潮汕工夫特別講究技法,可說融合了精神、禮儀、沏茶、品評等所成就的完整茶道形式。從備器、起炭至候湯、入茶、拍壺身、注水、淋罐、滾杯、出湯,到第四道送客茶後的清壺、賞葉底,至劃下完美句點的「歸位」,觀看溫瑞蘭完整的工夫過程,對於每個程序我都盡可能詳細拍照,深入瞭解。不過,讓我大開眼界的卻不是「老人茶」常見的「遊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注茶淋杯招式,而是工夫茶全然不用茶則或茶匙,徒手取茶置於白紙上,先做「茶膽」的技法。所謂茶膽是類似藥引般先取出少量茶葉在手中揉碎,再放回茶葉內抖動紙張,釋出完整的條型茶葉,留下的碎茶作為茶膽。入茶時先放茶膽再放茶葉,接著沿左、右、下方輕拍壺身,不致碰壞茶膽。果然最後清茶葉「謎底揭曉」,茶膽依然附著壺底不散,讓我見識她的功力。其實早在年,翁輝東所撰《潮州茶經》就指出「工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緻之烹製法」。且工夫茶一般不用紅茶或綠茶,而採半發酵的烏龍、奇種或鐵觀音,且「不必要求上等茶」,換句話說,「閒情逸致」才是潮汕工夫茶首重要求的品飲節奏,且茶葉遠遠不及茶具講究了。溫瑞蘭說「有茶膽才會有爆發力」,果然同樣的鳳凰老單欉茶,飲來特別甘香重滑,品飲時第一、二口以舌頭將茶湯拖入包覆口腔,第三口則含入舌下,飽滿的茶氣瞬間在口腔內迴盪出陣陣漣漪,從舌尖漫舞至鼻腔再直透丹田,餘韻深遠且持久不散,讓我大感驚奇,特別取來雲南鶴慶山區帶回的手工茶票紙當場記錄手繪,並寫詩為證:烏欖在紅泥爐中浴火重生為玉書煨聲聲悅耳的魚眼浮珠出湯浮光躍金壺身銀砂閃爍鳳凰在沖罐尋得失落的心單欉則在甌中撿拾遺失的百年之夢◎作者簡介: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吳德亮,兼具詩人、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份,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含15本茶文化暢銷大書),尤以近年在兩岸熱銷的《普洱藏茶》、《普洱找茶》、《台灣茶器》、《台灣喫茶》、《台灣人文茶器》、《台灣的茶園與茶館》、《戲說六大茶類》、《找茶就是找故事》等最受矚目。吳德亮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傑出茶藝文化獎。曾任新聞周刊總編輯、報社主編,現為《人間福報》、《獨家報導》、以及中國大陸《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年起應北京大學之邀聘擔任《中華茶通典》學術暨編纂委員。年受聘擔任《中華茶器具通鑑》學術委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汕工夫茶風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