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揭阳产业园磐东街道乔东社区的仁美里,是一座兼顾潮汕民居格局和西洋骑楼式的近现代建筑,建成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年初,仁美里被列入第七批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特色建筑,了解它的建设背景、建筑特点,以及一百年来它所承载的故事。
坐西朝东的仁美里,藏身于乔东社区的居民聚集地,穿过寻常巷道,进入仁美里,这座特色建筑让我们眼前一亮。整座仁美里分前后两座,前座大夫第,后座兰香楼。大夫第约建于民国七年,即年。兰香楼则竣工于民国十七年,即年。仁美里的建设,还得从当年乔东村的印尼华侨林毓瑞讲起。仁美里主人林毓瑞的族亲林顺:当时我们老叔在国外赚到钱后就想在乡里光宗耀祖,来建这座仁美里。前面是仁美里,大夫第,后面这座是兰香楼。
仁美里的前座大夫第是三进式建筑厅堂,自前至后依次为左右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前后天井南北厅和二丛厝。除了结构、材料、构件和工艺采用传统潮汕民居的特色,厅堂、屋脊上的石雕、木雕、灰塑、彩绘等,都有着潮汕民间传统文化的印记。兰香楼文化爱好者林建龙:大夫第是一个公厅,是三进二个厅井,同时每一进有5间房,左边有2间房,右边有2间房,中间有间厅。在厅井两边还有两间厅井,我们叫南北厅。
大夫第的左右巷直接通往后座兰香楼,兰香楼为西洋风格建筑,是当年揭阳第一座规模较大、雄伟壮观的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三层主楼及左右围屋构成,共有45间房。兰香楼文化爱好者林建龙:当时水泥是在印尼载过来的,我们当地一些杉木结构,一些传统屋顶结构,就是我们自己潮汕本土的特色。
仁美里的主人林毓瑞生于年,年他带一条水布、一只篮子到印尼坤甸谋生,历经艰苦奋斗,在印尼创建了兰香公司,经营粮食、码头、戏院等,成为印尼坤甸有名的殷商巨户。经济殷实的林毓瑞,始终惦记着千里之外的家乡,并在晚年回乡建设仁美里。由于林毓瑞的父亲为清朝的地方*权谋事有功,林毓瑞发迹之后,多次为朝廷的地方*权纳捐,并接济家乡的贫苦兄弟到印尼创业,因此得以兴建大夫第。那么,在建成大夫第之后,时隔10年,他为何又在后面建起了兰香楼呢?
仁美里主人林毓瑞的亲戚袁协生:按老辈说的,当时农村建房子的时候,前座三兴也要一起建大夫第这边建完后,三兴就去建,按照农村格局,前座要比后座稍微低一点点。哪知三兴建完后就比大夫第高,后期就在后面建兰香楼。
中西合璧的仁美里建成之后被分给林毓瑞的六个儿子,因为他们大部分定居印尼,只有其中的一两户曾经在仁美里生活过。年过八旬的郑传伟老伯,他的祖姑母是林毓瑞的儿媳,小时候他寄居祖姑母家,至今仍记得林毓瑞儿孙在这里生活的情景。仁美里主人林毓瑞的亲戚郑传伟:我在这里生活十多年,我4岁就来这里。家里六个房头都有房子的,大房就在那边巷子,二房就在那边巷子,这里就是婆房。生活环境都挺好的,家里有多亩田,生活都是每一天两顿饭一顿白粥。
后来,林毓瑞的儿孙全部搬离仁美里到外面生活。仁美里也被挪作他用,先后成为汕头礐光中学、磐东二小的办学地点,潮汕地委、揭阳县粮管所、磐东公社等的办公地点。期间,年,日*轰炸潮汕地区,在仁美里投下了7枚炸弹,兰香楼中弹3枚。尽管后来林氏族亲曾对中弹的屋顶进行修缮,但兰香楼饱经风雨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仁美里主人林毓瑞的族亲林顺:以前我们旅居国外的先祖听说也是先进人士,支援抗日,日本人来轰炸潮汕地区,兰香楼就被列入轰炸的地方。这里还有两处地方,被日本人炸到。可能以前物资紧张,没有按原貌修复,就用瓦片盖住。
如今,住在乔东社区的林毓瑞族亲都自发当起了仁美里的守护者,除了日常的卫生清扫、管理看护外,近几年,他们也多次前往印尼,与林毓瑞的后人商讨修缮保护仁美里的事宜。这一次,仁美里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将激发他们进一步保护好仁美里的热情,弘扬祖辈艰苦奋斗、爱国爱家的情怀。
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