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既要勇当配角,又要勇当主角南方新闻
TUhjnbcbe - 2023/4/7 21:54:00

近日,广东省委和省*府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从汕潮揭一体化到汕潮揭同城化,从汕潮揭城市群到汕潮揭都市圈,潮州、汕头和揭阳三地的发展历来备受省委、省*府重视。那么在汕潮揭都市圈中,潮州应该如何定位?发展路径又是什么?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胡朝举教授。他认为,在汕潮揭都市圈的背景下,潮州既要勇当“配角”,又要勇当“主角”,同时要争当“协调员”;胡朝举还认为,潮州的产业发展路径应该要“稳定中间,突破两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达海*

潮州定位

做好配角、主角和协调员三个角色

一般认为,作为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层式地域结构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都市圈的最大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不同城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也意味着,圈内城市必须各自找准自身定位,才能既发挥所长,实现都市圈1+1>2的发展效应,又能够整合利用都市圈的资源,服务好自身发展。

在汕潮揭都市圈中,对于潮州的定位,胡朝举认为,潮州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作为”的思想,以“总体战略勇当配角,差异发展勇当主角,放下身段争当协调员”为定位策略,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加快发展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勇当配角,就是要从内心和行动上都认同汕头这个中心。”胡朝举不客气地指出,“因为汕头自身的发展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其辐射力和号召力有限,汕潮揭三地互不服气,‘内耗’‘虚损’严重。但是实际上,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汕头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年,省委和省*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也明确要加强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并赋予其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增强支撑引领区域发展能力。

对此,胡朝举认为,只有基于汕头是汕潮揭都市圈中心这个基本前提,汕潮揭都市圈才能在行*沟通、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交流等各方面明确各自的位置,才能平心静气达成合作,顺心通畅推动发展。

“勇当配角,不是甘当配角,潮州还要勇当主角。”胡朝举同时建议。“勇当配角和勇当主角,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的定位。换句话来说,潮州一定要在潮文化上勇当主角。”他解释道。

首先,潮州在潮文化上勇当主角,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需要。汕潮揭都市圈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主导产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和塑料制鞋类。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差异化发展,潮州的突围办法就是在潮文化上勇当主角。

其次,潮州在潮文化上勇当主角,具有无可辩驳、无可挑战的天然优势。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公认的“潮文化发祥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名列广东省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扛起潮文化这面旗帜,潮州当之无愧,也当仁不让。”胡朝举建议,“潮州要以潮文化为中心,发展文旅产业,突出潮州的文化特色,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

“争当协调员,就是要放下包袱、摒弃成见、放低姿态,主动融入汕潮揭都市圈,主动斡旋汕潮揭从同城化向都市圈发展升级进程中必然产出的各种误会、矛盾,促进三市的协同发展”。胡朝举认为,汕潮揭地区要发展,必须解决城市之间“相互不服、恶性竞争”的老问题,“汕潮揭都市圈亟需建立横跨行*区,构建从各市到县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同心聚力,共谋发展。潮州全市上下要在协调机制的构建和具体协调上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路径

“稳定中间,突破两端”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不管是融合发展还是协同发展,在区域的竞合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是培植起自身的内生动力。在汕潮揭都市圈背景下,潮州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胡朝举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粤东地区不能、更不应接纳珠三角在产业转型升级后淘汰下来的一些低端产业及落后产能,否则,只能被越甩越远、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理性分析,盲从和短视都将会带来重大的决策失败。只有立足粤东地区各市的实际,平心静气,理性解剖和分析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及具有的独特优势或比较优势,找出、找准核心竞争力,确定长期发展引擎,才是实现粤东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

从潮州经济结构定位看,工业仍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作出主要贡献的仍为传统的八大产业,而八大产业发展已遇瓶颈,规模、创新和效率等原因导致中低端工业产品产能过剩。潮州外贸出口总额年至年呈逐年递减状态,年降至25.99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从产业结构看,目前,潮州处于不重不轻的尴尬状态。三次产业结构年为6.9:51:42.1,以陶瓷为第一大产业、食品、服装和不锈钢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处于轻重工业中间层面,重化工业缺乏、轻资产业不突出。具有拓展市场能力、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规模化企业严重匮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中小家族企业仍是主要企业类型,企业专业化生产与规模效应低。主导产业多为出口产业,对外依存度高且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或者参与劳动力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优势将荡然无存。以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

对此胡朝举建议,应以“稳定中间,突破两端”作为潮州的产业发展路径,实现稳中求变,稳中创新,打造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路径一

稳定中间

加快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轻资产业标准化

“所谓稳定中间,就是加快传统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轻资产业的标准化。”胡朝举解释,潮州传统的八大产业就是潮州产业体系的中坚,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必须稳住。但稳住不是不变,不是守成,稳住的同时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传统轻资产行业的标准化。

目前,全球制造业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潮州制造业要瞄准高端高新,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突出先导支柱性。陶瓷工业是潮州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八大产业近50%,推动陶瓷、食品等潮州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增加其可持续竞争力是潮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健全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储备机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平台,增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实施“1+N”产业扶持措施。陶瓷产业工业生产能源结构向新型能源升级,生产环节抓紧更新自动成型机、自动印花机、机器人喷釉设备等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胡朝举同时认为,潮州传统的服装、食品等快消产品行业相对资产负担轻,项目占用资金不多,企业进入门槛也较低,中小企业都能参与,且轻资产行业要转型也较快,企业只要做好地理区隔(文化与语言、国家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人口区隔(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心理区隔(生活形态、价值观和宗教)、行为区隔(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产品使用率)这四个区隔中的一个,便能成功占领市场。潮州应加快在陶瓷、服装、工艺木雕、食品等轻资产行业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认证、培训、考评和营销推广标准体系,将潮州特色轻资产产业产品推向全国和全球。

路径二

突破前端

培育重化工业等新产业引入大项目、形成新动能

“突破前端,培育重化工业等新产业,引入大项目、形成新动能,就是要解决经济总量(GDP)小、税收少、*府财*预算收入低的问题。”胡朝举直言。

产业中的大型项目和龙头企业有知识存量及知识创造的优势,扮演着领导者与先行者角色,通常是新技术的发源地和输出地。龙头企业在新技术研发、新商业运营、新市场推广中的资金投入、组织实施、管控跟踪等方面都有优势,可以构建与中小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关系,产业集群可以在大型项目及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推动下实现整体协同升级。

胡朝举认为,粤东地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资金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足,草根经济是粤东地区的主体构成,缺乏国有企业及大型项目,对产业经济的主导性、牵引性和带动性乏力。潮州经济总量要上台阶,经济增速要保持中高速,一定要有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支撑,引入重点、大型项目。一方面可通过大型龙头企业及龙头项目的带动,促进潮州产业升级及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平衡潮州传统产业结构不轻不重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及大型项目的引入,大批外来管理及技术人才落户粤东,将在文化、思想观念、管理理念、企业行为示范等方面带来交流与强势的冲击,促进潮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潮州经济的加快发展。

他建议,一是从省的层面,从振兴粤东西北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讲*治、顾大局、提高*治站位的高度,促进一批符合粤东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国有大型企业规划落实一批大型项目到粤东发展;二是潮州市委、市*府在招商引资上要主动对接、重点引入对潮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亿级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重大实体经济项目落地建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潮州应立足产业基础,瞄准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领域,在新型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领域谋篇布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胡朝举说。

路径三

突破后端

*府主导打造现代服务业及大文旅产业

“突破后端,就是要打造围绕潮州传统八大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和围绕潮文化为中心的大文旅产业,实现惠民生、保就业。”胡朝举对南方日报记者解释说,潮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贪大求洋,要立足已有的产业优势,围绕潮州传统八大产业来打造,为八大产业的运行及产业升级改造提供良好的金融、物流、技术等服务体系。

在文旅产业方面,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美丽产业”和“幸福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潮州依山傍海,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年被列为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胡朝举建议,潮州应着眼于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潮州文化凸显、功能结构完整、区域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府主导战略,把握重大决策,主动介入管理,加强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将旅游业培育成潮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潮州应突出产业、资源、文化之特,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多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对此,胡朝举开出了“六大方子”:一是发起设立潮州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二是实施古城区文化旅游转移支付计划;三是组建和引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四是实施“文化+”战略,加快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壮大文化产业;五是擦亮潮州菜品牌;六是点亮潮州夜经济,引领城市消费经济发展。

(肖燕菁对本文亦有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既要勇当配角,又要勇当主角南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