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有一座桥,它横跨榕江北河两岸,联通南北,成为市区交通枢纽,而且以独特的雄姿一直留在众多揭阳人的记忆里,见证着城区变化。这座桥就是市区北河大桥。
提起北河大桥,从小生活在榕城的高树凯记忆犹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往来榕江北河两岸的民众都需要乘船。年,北河大桥建成之后,大大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出行,而且成为市区一道风景线。
市民高树凯:桥是石拱桥,大家说非常好,整座桥都是石头,采用传统建筑方式,跟赵州桥一样。
年,书画家刘特正背着画板来到大桥下,用水粉刻画当时北河大桥风光,用白描的方式记录了蓝天白云下北河大桥的雄姿。
书画家刘特正:当时车辆非常落后,非常简单的车辆,最多是公交车,还有少量的私家车。现在不一样,城市现代化,车流如龙如马。
随着经济的发展,往来人流增多,老北河桥已经不堪重负,遇上高峰期经常塞车。为了方便交通,年北河大桥加宽一倍,这张收入《揭阳县志》(—续编)的相片拍下了当时车水马龙的场景。从这张相片可以看到,大桥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而进入新世纪,北河大桥进行了全新改造,设置绿化带,装修护栏,同时启动亮化工程,壮丽风光让许多揭阳人眼前一亮。
书画家刘特正:画这幅《美哉榕江》,看到北河两岸新城区建设得非常有现代化气息,我就用国画形式把北河两岸,特别北岸的新建筑画下来,用俯视来画。
这幅创作于年的国画运用俯视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北河大桥两岸绿树红花与高楼大厦相映衬,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风貌。这正是00后市民林倩帆对北河大桥的印象,初中三年经过北河大桥求学的经历已经成为她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市民林倩帆:我对北河大桥有挺深的感情,主要因为要靠这座大桥回家、上学。
尽管林倩帆现在比较少经过北河大桥,然而对于北河大桥的变化依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