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是“汕潮揭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广东一直是国内城市经济发展的天花板,作为三线城市的揭阳同样令人惊艳。
揭阳大桥
揭阳正加速形成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两大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揭阳服装业和医药业也相当不错,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
最值得骄傲的是揭阳快递量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义乌,广州,深圳。
揭阳的城市定位是世界级炼化基地、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粤东商贸物流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市。
要实现上述目标,揭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总量偏弱
年揭阳市实现GDP亿,在广东排名第13,发展水平属于中等偏下。
在“汕潮揭都市圈”城市排名中,仅次于汕头,位居第二。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多万的大城市来说,揭阳人均GDP更弱。揭阳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年广东部分城市GDP
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偏弱。
普宁市以亿的经济总量稳居第一。榕城区,揭东区紧随其后。
揭阳市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47%,和汕头几乎全域设区不可同日而语。
揭阳中心城区首位度偏弱,导致无法有效整合普宁市,惠来县。
年揭阳各县市区GDP
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偏弱
年揭阳市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万人左右,小于普宁市常住人口规模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偏弱,影响了揭阳城市能级。
作为广东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万人的城市,城市级别只是i型大城市,实属可惜。
年揭阳各县市区常住人口
人口外流严重
揭阳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城市首位度较低,必然导致人口大量外流。
揭阳市户籍人口万人,相较于常住人口万人,揭阳竟然流出高达万左右,抵得上中西部半个地级市人口规模。
揭阳的认同感不强
揭阳和普宁的关系最为典型。很多普宁人在外只说自己是普宁人,大市概念相对比较淡薄。
历史渊源,90年代,汕头地区很多城市分别独立建地级市。普宁市和揭阳市存在竞争关系,曾经的兄弟城市变成上级城市,自然有点心不甘情不愿。
经济原因,普宁发展得比揭阳市区还要好,再加上知名度较高,这就导致普宁不大承认揭阳。
破散聚合,撤县设区是助力
揭阳中心城区首位度偏弱,城市能级偏弱,大市认同感不强似乎成了揭阳发展最大的困局。
撤县设区是破散聚合,资源优化配置,破解揭阳发展困局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区位和发展现状来说,处于揭普惠发展主轴上的普宁市是比较理想的对象。
普宁虽然是揭阳第一经济强县,人口大县,毕竟城市能级不如揭阳主城区。
假如普宁能够撤县设区,能加快揭阳主城区崛起,提升揭阳整体竞争力。
普宁设区之后能用地级市的政策能级发展自己,进入发展快车道。
普宁设区之后,远期可以再考虑惠来县。设区之后,揭阳可以立马壮大城市能级,一步迈入ii型大城市队列。
有利于后续地铁等审批,和汕头,潮州共建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上的同城圈不是梦想!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汕潮揭都市圈”
推进产业共建互促,培育榕江创新产业走廊。
交通设施高效衔接,强化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开放共享,构建粤东地区城际大交通。
打造粤东货运运输外环,共建粤东港口群。
小结
加快揭阳主城区崛起,提升揭阳中心城区首位度不仅对自身,对普宁来说都是好事。
揭阳中心城区壮大有利于进一步整合普宁的资源,帮助普宁突破县域经济天花板。
未来城市的竞争已经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以城市群的实力去外面拼争抢项目,然后再以城市群形式进行产业分工。
揭阳和普宁的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祝福高质量发展的揭阳市,祝福普宁市加快突破县域瓶颈。
个人观点,仅供参